今年6月25日,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了。这张网以“服务零距离,办事一站通”为主旨,各级行政机关就像在互联网上开店,因而被喻为“政务淘宝”。由于建在云平台上,又被称作云计算政务超市。
超市化是网上政务服务的趋势
大家都去过大型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想选啥就选啥。而政务与商务虽有一字之差,本质上都是服务。对政务来说,政府是用纳税人的钱提供公共产品。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同样是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既然政务、商务有很大的相通之处,那么电子商务的今天,必将是电子政务的明天。
建立综合性的公共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由省市县合力建设,各级行政机关不光晒出权力清单,而且要逐步让每一项行政权力在线运行。目前,浙江省市县的行政审批都已纳入政务服务网,面向网民提供办理指南,并开设网上咨询、投诉渠道,9000多个事项可以在线办理。
政务服务网分“2+3”板块。“2”是“个人办事”、“法人办事”两个主体板块。对网民来说,分不清那么多行政机关,办事也不一定知道找谁,所以就按个人、法人分类开了两扇门。“3”是“行政审批”、“便民服务”、“阳光政务”三个专项板块。比如,“便民服务”板块就推出婚育收养、教育培训、求职执业、纳税缴费、就医保健、社会保险、福利救助、房屋租售、交通旅游、证件办理、场馆设施、公共安全、司法公证、环境气象、三农服务等专题栏目,让广大网民各取所需。
致力于一体化的在线服务。超市不是菜市场,最大的差别是标准化。政务服务自然要向前者看齐,不能让各地、各部门随意行事。政务服务网对权力事项编发“身份证”,制订了相应的标准规范。比如,对这个政务超市“货架”上的每一个服务事项,根据在政务服务网办理的一站式深度和便捷化程度进行了星级评定。其中,三星级事项应实现统一认证、统一申报、统一查询功能;四星级事项实行“网上申报、信任在先、办结核验”的服务模式;五星级事项则全程在线,基本实现办理“零上门”。这些流程设置是同质的,并且接受后台的电子监察,尤其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政务超市正在打破“诸侯割据”。比如,原先的一些政府网站也在推服务的拼盘,但行政机关的业务系统都有独立的用户体系,各建各的专网,表面上一站式,其实貌合神离。现在,只要注册成为政务服务网的实名用户,就好比搬掉了公路之间的收费站,将在网上的各大业务系统逐步无缝对接。
奉行用户至上的办网理念。浙江政务服务网初创之时,李强省长就提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是以用户的需求、公众的需求为信号灯,真正用互联网思维来办网;问题导向,就是着眼政府网站的通病,紧扣当下的种种不足,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政务服务网上线的第二天,就推出“大家来找茬”活动,请广大网民提意见、出点子。前不久,李强省长还通过这张网,向全省人民征求明年省政府10方面实事的意见和建议。
把政务服务网建在云平台上
政府上网已经多年了,但离正宗的网上政府“道阻且长”。电子政务领域长期存在着一些老毛病、大毛病:一是重复建设带来的投资浪费。各地、各部门对信息化都有热情,但大家干的事大同小异,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技术换代又特别快,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二是自给自足导致的闲置与脆弱。大家各建各的机房,配置一大堆小型机、服务器。诸多的计算资源,平时利用率不到20%,可到了高峰期又捉襟见肘。人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不少系统却“养兵千日——闲着,用兵一时——崩溃”。三是条块分割造成的管理盲点。就政府而言,本来集聚了方方面面的数据,但这些数据都被锁在不同机关的“抽屉”里。大家都只能看到某一个局部,就有了管理、服务上的信息不对称。比如,有的人早已去世,却还照发养老金;有的人一边开着好车,另一边则领着低保金。信息不共享,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云计算正是医治这些疾病的良药。它是信息技术服务的一种共享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按需分配,包你能用”。可以说,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人力推车到公交客运,从挖井取水、点个煤油灯照明到水厂、电厂供水供电,走的就是从自给自足到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大供给的发展路子。云计算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所延续的也是这样一种逻辑,电子政务自然不能抗拒这个潮流。因此,省政府决定要依托云平台来办政务服务网,把省市县一体化的网上政务超市建在云端上。
在浙江,建设云计算政务超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政务建设,大力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今年还全面启动了云工程和云服务产业的培育工作。就技术支撑来说,阿里云是中国云计算的第一品牌,浙江政务服务网的公有云就借助阿里云技术。此次办这张网,没有自建机房,没有买一台网络设备,却享受到了顶级的云服务。
用云计算再造公共服务模式
把政务服务网建在云平台上,并不是为了赶时髦,戴一顶云计算帽子。最关键的是,要运用云计算的机理、依靠云平台的技术,在网上再造公共服务模式。
推进建设集约。云计算可以让电子政务变“烧钱”为“省钱”。借助云计算的虚拟化、海量存储和超大规模计算能力,开展相关设施资源的共享服务和集约化管理。今后,浙江省的政府信息化项目要尽可能依托政务服务网的统一云平台,各部门已建的应用系统也要逐步向上迁移。“云”不再是一个或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小作坊式的机房应该关闭了,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落幕。
推进服务集聚。在行政审批上网的同时,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在将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等所有权力事项都摆进“货架”。目前,省级事项已基本完成梳理工作。不仅如此,还要汇聚各地、各部门新增的便民应用项目。省财政在安排预算资金前已专门设置了预审环节。凡游离在外的项目一律不批,切实让政务服务资源集聚在一张网上。
推进数据集中。相比传统模式,云计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浙江正加快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部门办件的全流程数据都要尽可能收集,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健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数据是宝贵资源,但也容易成为垃圾。怎么将垃圾与财富划上等号,云计算是极好的解决方案——依托云平台推进数据集中,通过发挥云计算的价值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而且海量的政务信息资源,不光在行政机关内部共享,还要不断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公众共享大数据的红利。
推进管理集成。建设云计算政务超市,有利于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融合,更充分地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通过行政权力事项库建设,将所有的行政权力纳入统一的“笼子”;通过公共支付平台建设,让所有的政府非税收入乃至公共交易进入统一的“池子”;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政府部门所有的服务管理事项进行全流程的监控。总之,通过服务功能的拓展,将不断强化“1+1>2”的聚合效应,让政务服务网成为管理集成的大平台,成为改革创新的大平台,更好地履行与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相称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