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上午为我们做压轴发言的企业,颜值很高,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们的定位是企业云计算运营商,涉及到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具体包括哪些,有请有孚网络执行副总裁吕鑫将和我们分享“政企云架构让云管理触手可及”!
吕鑫:大家早上好!在大的方向上,各个硬件厂商,各个龙头老大,都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些方向上的规划也好,或者整个架构上的普及也好。我们有孚网络一直在做企业级的云计算运营。所以,我们把这个公司定义成三个关键字。第一、企业级,首先,做ToB的,对于企业来讲,对于政企来讲,我们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和很好的应用案例。第二、云计算。云计算是说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私有云,也有很多公有云,刚才戴尔的朋友讲的,我们在整个的云计算市场上,其实云计算的产品很多,但是每一个用户接触到云计算的时候会发现,我不知道哪一个平台是适合我的,我的业务该向哪个平台做转化。第三、我们做运营商。首先,我们下面有完整的数据链路,包括光纤链路,数据中心,再网上就是IaaS层,SaaS层这些应用平台。所以,我们在做整个平台级的应用。我接下来讲一下我们怎么把企业级的应用,企业级的平台做这样的应用。
有孚网络 执行副总裁 吕鑫
这五个方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商务智能分析、云计算和服务,是大家炒的非常火的概念,而且在每一块的方向上,用户和运营商,和服务伙伴都在向这五个方向靠拢。尤其是去年“互联网+”这个概念出来以后,所有这些云计算的平台也好,云计算的服务商也好,风起云涌。所以,现在我们创新企业,创业企业能看到的其实都是围绕这一个字“痛”在解决企业端面临的问题。企业端所有的这些痛点,其实它在找的是第一个,我有一个完整的服务框架,或者服务伙伴,帮我把这些痛点解决掉。第二、很多创新创业,就靠这一些痛点,帮助客户做服务改进,应用改进,这样一个场景,做几百万,几千万的一个市场。
在我们现在看来,所有的企业面临着很多信息爆炸的问题。比如说,它的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它现在很多终端是比较流行的。人可以离开,说我离开笔记本,离开办公室去办公,但是不能离开手机。所以,互联网上说很多“低头族”,其实这些“低头族”往往用碎片化的时间处理个人的社交问题。在我们看来,所有社交面临的个人社交也好,企业场景也好,包括企业各种各样平台的协调也好,都会面临这些信息爆炸。这些信息爆炸,意味着一个公司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系统,或者数据架构,而是很碎片化的数据孤岛,在这些数据孤岛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的信息决策,包括未来战略分析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接下来会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政企平台,很多用户自己干的一件事情里边,政企做自己信息化系统的时候遇到的这些场景:
第一、我前两天还听到很多用户说,我要投资几千万,建一个自己的数据中心。这意味着第一你有没有地皮建。第二、政府批不批你的能耗。
第二、很多公司发展壮大会收购兼并很多小公司,这些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信息化就会产生差异,因为不可能大家的信息化系统都是同源的,而且这种情况最多出现在信息化系统非常多,而且有大公司提供的,小公司提供的,但是所有数据是不同源。比如母公司想要子公司某块信息化参数的时候,会意味着中间有人为的,是通过Excel表格,或者通过Word文档上传,或者获取。
第三、软硬件重新建设。A项目我们在规划的时候申请了一批硬件,B项目里边再重新申请软件和硬件。这个在集团化的公司是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
第四、信息孤岛,数据无法统一监管。
第五、容灾机制不健全。我们和一些高危企业,比如化工企业,或者有污染性的企业,跟他们聊的时候,无锡那边化工企业非常多,可能一个母公司,下边有十几个化工的子公司。这个情况下,每一个化工子公司,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的数据中心,但是这些数据中心完全没有冗余和容灾机制。面临的一个问题,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整个计划系统就可能一夜之间没有了。
第六、我们整个企业,说现在“互联网+”很盛行,很多软件也支持手机的应用,但是数据是放在数据中心的。意味着我如果要支持这些移动的应用,移动的访问,我必须把我的数据中心变成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访问的数据中心。意味着要有多链路的接入,不仅仅是移动、联通、电信,可能北京有歌华等,这样的链路要接入你的数据中心,那就是数据中心为了移动办公这个成本要花很高的代价。
最后,专属维护人员匮乏,“兼职”,大家在做这一块的时候人员的专业度是有问题的,每个信息化系统需要配专人在这个专业领域把这个信息化系统维护好,但是往往面临着现在,比如专门找人,可能要花十几位,而且仅仅是维护一个系统。如果有更多的系统,你可能要请更多专业人员来维护。现在中小型的公司,这样的工作岗位,往往是兼职的,这些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在企业信息化里面看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软件商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客户需求多元化,用户说今天要A应用,十个模块,明天说十个模块不够了,要十二个模块,用户的需求不仅多样,而且变化快。同时,他需要的时间短。我现在要做项目申报,一个月以后我的项目要拿出来,向母公司申报,申请经费等等这样的。它需要的是我短时间内要找到一个合作伙伴,把我的应用场景落地。然后,每一个用户,刚才有很多硬件厂商也讲了,这些硬件大厂,其实跟用户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会提供各种各样的硬件平台,这些硬件平台又面临着一个管理上的问题。同时,用户的预算是有限的。我和很多中小企业聊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今年是申请到预算,去年申请了8%,今年申请到5%,但是一个标准的信息化企业,高端一点的信息化企业,它的每年的预算经费应该是在10%。但是,10%随着云计算的风起云涌一直在降低,但是用户需求一直在升高。所以,它变成一个我客户的预算在降低,客户的需求在升高,有一个交叉点,这个交叉点恰恰是云计算在这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用户说,我买的硬件,买了虚拟化软件,就有云计算了,这是我们和很多二三线城市的政府聊,他们会说,有一个云计算的厂商来了,我投硬件,投平台,我们就开始干,我就有一个云计算的资源池了。但是,客户往往以为我建了虚拟化平台,建了数据中心,就有云计算了,但是没有考虑云计算是面向应用,面向场景的,云计算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可以使用的资源池。所以,在我们概念,虚拟化的基础建设不等于云计算,云计算包含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各种各样的应用平台去解决各种问题。
这是云计算里面我们做的2025年的架构规划,到2025年,这四个行业都是未来的趋势,这四个行业都是两千亿产值的行业。最后是云,企业在这些云可以看到,云到底要做哪些事情?第二、云创业的公司,有很多云创业的关键应用点是可以拿这些点来解决用户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来了,对于中小企业,我没有专业的运维能力,没有专业的平台,怎么样实现云的关键技术的落地,怎么样实现这个梦想?其实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公司,现在做的APP的公司,创业型的公司,在北京体量应该是在上海的5-10倍,甚至更高。我们聊天的时候,其实很简单,说在北京中关村附近,如果上边掉一个花盆下来,可能砸倒的都是CEO,大家都在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我这里仅仅举了几个例子,用户的应用场景发生变化,你的设施一定要跟得上用户应用场景发生的变化,多核心团队都是CEO、CTO、COO来创业,这个里面就会产生高昂的前期成本。
所以,对于整个架构平台来讲,我们在给用户提的理念是,我们在做一个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面,其实企业的IT架构在这儿。这是传统企业做信息化所面临的必经的架构,首先有数据链路,有数据中心,在上边采用各种各样的虚拟化软件,做各种各样的云,私有云也好,混合云也好,专有云也好。在云的上面,你要做的是企业各种各样的应用平台,生产管理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甚至研发环境也好。对于每一个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时候,我们是倒着看,企业先找一个管理大师,或者咨询合作伙伴,帮你梳理信息化架构,返回来落地你的应用软件,他帮你选,你上什么样的应用软件,再选硬件,选完硬件,再看这些硬件放在哪个数据中心。然后,最终要考虑的运维服务。这是我们在整个信息化服务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五条,这五条是每个信息化企业所必经的。意味着企业在每一个方向都必须要有人去精通,否则你的信息化架构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产生一些偏差,或者运行起来,满足不了你当时的设想跟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有孚怎么样定义企业级云计算运营商,管理咨询合作伙伴,把他的管理咨询想法和用户沟通清楚,知道用户落地哪些平台,对于整个企业,只要提我需要什么,找资金公司,落地,然后对于云计算运营商来讲,提供完整的服务。这个就是我们对云计算运营商的定义。这个过程中,有孚分了四个比较大的产品方向。第一、协同办公,解决每个企业之间人和人,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这个是信息生产平台解决不了的。生产管理平台我们叫云管理,它解决的是用户的ERP、CRM、OA等等这些需要制度、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的平台。第三、提供标准的IaaS架构,这样的应用平台,也提供SaaS架构应用软件的平台,我们有很多软件合作伙伴,会把软件落户到云端,直接给用户进行租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最后,大数据,大数据是去年7月份我们和SAT把SAT最新一代的大数据分析平台落地到云端,提供全场景的租用,用户原来说,我做一个大数据分析花几千万,几百万的事情,在这个平台花几万,十几万就可以搞定了。
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讲,它的信息化平台一有一个入口。传统的PC也好,传统的桌面也好,你的笔记本也好,手机也好。对于云桌面,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对于我们这个平台里边,其实云桌面给大家带来的更多好处是政企的研发数据,可以有效的存流在数据中心,而不是在用户的电脑端。我们和很多配方型企业,制药型企业,政府,包括军工型企业做这样信息化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我的所有数据是不能出外网的,但是所有数据一定要留存,保留,因为这是我公司的核心。但凡有一个工程师,或者有一个研发人员,拿着这个出去,就可以创立公司了。所以,云桌面其实是整个信息化系统最基础的一个入口。
有了这样的入口,我们会看到这个就是产品的好处和方向了。这个是所有的云计算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价值体现。第一、数据安全保障。第二、管理的统一、便利,不希望为了信息化系统,找五个人,十个人管理各种各样不同的系统,我希望有两三个人下指令,由这个平台实现。
对于桌面的另外一个应用场景,我们做呼叫中心,这个呼叫中心和上海的长白街道做的呼叫中心,所有呼叫系统都在云端,客户只要拿到一个云桌面的系统,就可以进入有效的呼入呼出和用户的沟通连接。这个呼叫中心现在落地了两年,接下来会在北京和上海同步去复制。
对于刚才我们讲的协同办公的软件。我们是基于微软的平台。在2007年我们把微软的邮箱、语音、视频、OA这些产品全部进行云化,然后进行按用户数的租用。也就意味着原来用户做40万,50万这样基础架构的平台,就可以辩证几万块钱去租。这个里面很多政企客户,大型企业,跨国企业都在采用这样的微软的平台。这个平台在现在,在2013年看下来,Office365进入中国,我们也不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我们是合作伙伴关系。所以在整个平台,我们也可以做,通过你本来有孚的邮件系统,Office365的邮件系统做融合的架构,我们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对于管理软件平台,我们去年7月份和SAP落地了中国第一座的MCaaS云,可以把企业的数据仓库等等全部进行了云化,在这个里边,很多软件合作伙伴,比如OA的合作伙伴,在线教育的合作伙伴,在线教学的合作伙伴,HR的合作伙伴,等等他们会把他们的软件和给用户已经解决的方案落地在云端,同样按用户数据租用。也就是用户再去做这样的架构平台,只要考虑我在什么地方租什么软件。在这个平台上,软件服务商和平台提供商和用户是三方获益的,在这个平台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方式,最终的界面就是这样一个管理界面。云很缥缈,所以我们给用户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给用户一个完整的控制面板,这个面板用户可以做它的IT规划,做现在业务容量的规划和现在业务的选取。
对于企业也好,对于合作伙伴也好,它终归是要运营的。在我们的平台里面,我们将所有的云计算资源进行了有效的监控,给用户可以提供完整的计算报表和分析处理平台。这样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我在云计算平台里出现什么问题,他第一时间得到,而不是我要打一个电话,被动的等通知。
对于灾备方向,很多用户说,我的灾备要建数据中心,把所有的硬件买一套放在那儿。在云计算平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在云计算平台灾备分三块。第一、备份,单纯的做备份,这个就是存储的平台。第二、高可用的平台,我和整个云计算的平台进行一个混合云的架构,让业务前端和现在的数据中心进行打通。当然,这个只是前端应用平台的高可用,而不是后端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所以,对于后端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我们叫灾备。对于我们来讲,很多用户说,我灾备要考虑到两地三中心,或者两主两备符合金融行业的灾备方案。这些在我们云平台台已经完整时下了异地灾备,我们从上海和北京两个地点同时进行灾备,也就是用户的业务如果在这个平台里面,他够已经存在一个业务产品,还上海和北京异地双活。
在整个灾备架构里面,云计算和你历史平台可以进行异地的灾备。这是上海的开放大学,它原来的前身是上海电视教育大学,对于他的平台,他就他所有现在学校里的数据和数据中心全部迁移到外边,然后进行统一的云计算规划,这些云计算规划就规划了资源池,下端的科室也好,分院也好,采用的时候直接在这个资源池拿相应的数据,满足他的业务需求,或者拿相应的资源。所以,我们给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架构平台就是三层,第一要有一个完整的云管理平台,管理现在的云计算资源。第二、这些云里边,符合你应用场景的有什么,你按需选取你的应用。同时下面的系统、分支机构要直接使用这样的资源,保证信息化在底层是一致的。
有孚一直在多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各种各样的硬件厂商,各种各样的服务提供厂商,润色提供厂商,包括咨询厂商都跟我们有很紧密的合作,用户只要在这个生态圈找他的应用场景就好了,底层的运维和服务由有孚提供。这个生态圈我们打造了一年,现在正在向上海区申请一个大协同联盟,这个大协同联盟,在第一层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下边,就是所有的用户,用户在这个合作伙伴的资源池里边继续选择他的服务,这个生态圈在6月12号应该在上海去发布了。
这个是给软件合作伙伴的。它如果有一些软件需要我用平台做云化,放量。我也拿软件提供给终端用户,其实这个平台里面可以由的这些好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都是云计算平台给用户能提供到的一些优势,整体优势的体现。同时,其实很多软件企业说我给用户做DEMO,DEMO完了,用户说不用了。其实这个做DEMO很简单,而且可以把人力成本,时间和钱全部省下来。
对于大型的企业,我们建议的企业架构是这样的,它的分支机构通过各种链路连接到统一的数据中心,然后这个数据中心再和业务,和应用的数据中心打通,变成一个混合云的架构,最终提供统一的安全服务和统一的SLA保障。软件变得相当于云平台,云平台再提供给用户最终端的时候,它应该是一个跨屏的。在这种跨屏的过程中,其实用户说,我需要的界面平台,我要自己定义,我不希望用你公共的平台,大家都一样,我们可以给用户定义这样的平台,这是我们给用户定义的企业云管理的平台,他在这个平台可以直接按手机使用的方式使用HR系统,CRM系统,费用报销系统,包括邮箱系统等等。对于软件商在这个平台有多少存量,使用多少资源,这个平台给它贡献多少收益,现在有多少用户在使用它某款产品,这里有完整的统计。他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他的软件上线到云端,提供给最终的用户使用。
所以,未来的世界在我们看一定是云管端的世界,就是云计算运营商提供云计算的平台,云计算的应用场景。管道商,就是电信、联通、移动,各种各样的3G、4G网络,我们先不看,提供管道资源,让用户的端进行接入。对于每个端,全是跨屏的访问,用户的体验是一致的。接下来就没有说,我一定要Base在某一个Office里,我搞创新创业,搞 SOHO办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架构实现。
做一个总结,对于每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我们分为这样的方向。云桌面作为入口,然后提供协同办公平台,协同管理平台,提供商务智能分析,开发环境,同时这些应用场景,应该完整的面向移动互联。然后将用户所有的数据进行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维护。这样所有在这个生态圈里面的平台和在这里面的产品全部面向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到这个平台里,只要说用多少服务,用多少用户数进行租用就可以了,而不用承担原来高昂的数据中心建设成本,硬件成本,甚至软件的成本。我的演讲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