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强劲势头直接推动数据存储需求的增长。在全球中国互联网业务增长最快,用户在互联网所消耗的时间达到平均每人每周26个小时。
互联网发展驱动第三平台进入科技创新兴盛期。在以大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为技术核心基础设施的第三平台领域,中国已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成为第三平台部署生力军。目前,第三平台在整体ICT的开销上达30%左右,中国占全球IT开支的45%。中国每年市场增长速度极为强劲。中国存储市场年增长率为全球平均增长率的2倍,且服务器增长率超过平均的1.5倍。
数据中心市场强劲增长趋势直接驱动数据中心逐渐建立起独特的供应链。在此背景下,PMC在中国与数据中心供应链系统集成商紧密合作,为第三平台的部署直接提供基础设施产品支撑。
日前,在PMC“云计算与云存储核心架构与应用”论坛上, PMC全球数据中心以及服务器产品线的副总裁Pete Hazen发布PMC最新产品策略。其一,PMC发布一系列强大的客户可通过Firmware进行自定义的NVMe 闪存控制器。目前全球主流企业级SSD厂商大多采用此控制器;Memblaze发布的Pblaze4 系列也采用PMC此款控制芯片;其二发布是机架服务器的解耦合方案,通过SAS Switch 进行机架上资源的灵活调度与匹配;其三是在开源项目上发力,包括对Ubuntu的支持与互通以及针对OpenPOWER进行项目开发。其四PMC通过其100G & 400G的OTN方案,为大型数据中心进行超大带宽互联。除了以上四架马车将带来PMC在竞争激烈的存储领域开疆拓土以外,其传统项目的SAS IO控制器,扩展器,板卡等一系列产品也持续稳定出货。
PMC数据中心与服务器产品事业部总裁Pete Hazen分析,在大型数据中心中大规模部署存储,要保障其可拓展、高效性,必须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在硬件上支撑高密度的存储部署;二是灵活性地提供资源池化带来的一系列存储资源;三是提高以机架为单位的硬件系统的使用效率,数据中心通过组合多种技术手段来完成对扩展性和高效的支持。
过去,传统方式是以服务器节点为部署和设计单位,在这种形态上面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被整合到一个盒子。到整机架部署时代,这些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要进行物理解耦合。通过解耦合的构架可提高资源部署配比的灵活性,动态调度资源的配比情况,以适应应用环节的资源需求。PMC正在开发基于PCle类似解决方案。通过SaaS交换级连接一些无盘的服务器节点,以及多个JBOD,实现机架级解耦合。
基于生态环境的打造,PMC大下苦功。在存储介质方面设置有130种以上的磁盘、硬盘和SSD;在主板、背板层面有134家硬件设计方案通过了其互通测试;在软件生态驱动程序的各种操作系统版本上,其产品提供超过60种版本的驱动程序,且这个过程还在持续中。
随着互联网数据中心不断增强的性能需求,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带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有一些数据中心间的互联速度已达到100T每秒速度。为了支撑这样的速率,PMC也提供100G OTN方案,这个方案可支撑高密度系统超高速互联网之间的互联,同时通过OTN加密等一系列的手段保证数据安全性。
近年来,PMC势头越来越猛。这家原本以核心网电信芯片起家的公司虽从2006年起就通过数起并购进军存储,但在国内存储业务市场风生水起应该是从2012年开始。其推动因素其一是对于Adaptec 的并购,让这家芯片厂商有了板卡以及software stack 的能力,这让PMC快速推动无法从芯片级开始作开发的客户群。其二是国内服务器厂商的兴起。由斯诺登事件引发的安全顾虑以及互联网企业提出“去IOE”风潮促使浪潮,曙光,华为等OEM厂商的服务器出货量份额迭创新高。基于此,PMC中国团队快速与国内OEM厂商进行深度合作。其三是BAT在业务上的高歌猛进,使其后端数据中心不断扩容以及升级,加之北美互联网巨头如Google、Face book在技术上的突破,形成楷模效应,促使BAT在研发以及创新上不遗余力。这使得BAT与芯片厂商如PMC直接对话做联合开发。
PMC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在新技术支撑上,公司提供了包括高性能存储、可扩展高效性存储及开放的软硬件支撑生态体系。并在为数据中心之间提供超高速的远程互联上拥有领先解决方法。其产品覆盖芯片级及相应软件层、子系统和机架设计整体解决方案。
PMC此次的技术论坛PMC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以及企业存储领域,提供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的菜单。这个菜单覆盖了多样的关于存储的应用需求,包括I/O解决方案、Raid解决方案及闪存解决方案、扩展器解决方案等。世界7家最大存储系统厂商及3家最大的服务器厂商,基本采用PMC的SaaS产品系列。到2016年,可预计PMC将在数据中心领域部署5万PB以上的整体存储容量。在数据中心间长距离互联方面,PMC器件覆盖世界前8名电信系统商、世界前3名运营商及世界最大的数据中心客户。
新浪、百度、浪潮、曙光、Memblaze等专家在会上做技术分享。新浪网研发部运营支持经理刘明生分享了新浪服务器自动化测试方案,针对在服务器上测试经常遇见的痛点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专业且平实的分享。百度开放云研发经理李旭则重点分享海量数字媒体数据的实时流处理对基础架构技术的要求,例如海量异构数据的存储,海量多媒体数据的实时计算,以及CDN技术。浪潮以及曙光作为国内服务器的领头羊,则重点阐述了各自的技术优势。曙光强调其模块化以及可扩展性的特色并针对垂直行业的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而浪潮则重点提到针对其机架级的解耦合方案已经与PMC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