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与互联网
提到“互联网”三个字如今已经是妇孺皆知,但谈到“开源”了解的人却仅局限在IT开发者这个群体里。其实当今所有热门词汇如:“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和“去IOE”等全离不开“开源”的影子:大型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开源软件的最忠实使用者;大数据目前最优秀的解决方案叫“Hadoop”;移动互联网最普及的手机操作系统叫“Andriod”;云计算最热门的管理软件叫“OpenStack”这些清一色都是近年崛起的开源软件。甚至包括阿里巴巴得以自身实现并向社会发起的“去IOE”运动也是得益于开源技术的巨大帮助。
开源的本质是通过对于源代码的免费共享使得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以通过社会化协作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参与开发和传播。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在IT领域的实践已经吸引了全球超过400万开发者并成功沉淀了千万级的开源项目和产品。无论是“开放”,“平等”还是“协作”,“分享”可以说互联网思想和开源精神高度一致,互为表里而相得益彰,共同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人类的新时代。
开源中国和GitHub
2008年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咖啡馆,三位开发者创办了GitHub。2012 年7 月 GitHub获得投资1 亿美元。2013年4月,GitHub用户数达到350万,托管项目达到600万,到2013 年12月在GitHub上托管的项目已经超过1000 万。它的用户不乏像Facebook、LinkedIn、twitter以及沃尔玛、微软这样的知名企业,甚至美国政府都在使用GitHub开发项目。目前,GitHub的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
2008年,在地球的另一端,开源中国社区(www.oschina.net)在深圳上线。几年后,因为收录编译最全最新的开源技术资讯,开源中国成为“有关开源天下事,一到这里你便知”的权威开源技术信息提供者并深受一线开发者喜爱。到2014年注册会员已经超过200万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开源技术社区。
然而,虽然拥有同样的起步时间但开源中国的发展速度却远远无法与GitHub相媲美。从蹒跚起步一直到2013年初,开源中国没有寻找商业模式,没有引入风险投资只是倔强的坚持运营本土最专业的开源技术论坛。然而,随着技术的进化和开发者的成熟,开源社区如果只提供资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开发者激增的各种开发需求,这时候比对GitHub的成功,开源中国终于明确了自己下一个方向:“提供最好的开发者服务:充分利用开源方法论,把软件工程都搬到云上来!”。
“中国源(dragon.oschina.net)”诞生
2013年4月13日,虽然是周六,但阿里巴巴集团CTO,时任阿里云总裁的王坚博士还忙着在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开会,开源中国的团队见缝插针,给博士介绍了开源中国的情况和想要提供开发者服务的想法,比如把国外成熟的开源软件经过梳理全部镜像到国内的云上并提供中文分类、检索;比如架设本土类似GitHub的源代码托管平台等。这样本土的开发者也可以享受飞速流畅的代码共享。王坚当即表示本来阿里云就准备做同样的事,但:“你们做,更合适!”于是,“中国源”就此诞生,全程仅仅15分钟,“阿里效率”又一次得以体现。
为了印证王坚博士的慧眼识人,开源中国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利用多年对开源技术和开发者的深刻理解,只用了短短2个月,大型综合性开发者服务平台“中国源”一期就借助阿里云成功上线了。当时涵盖的开发者服务有Git@OSC(类似GitHub的源代码托管服务);DL@OSC(整合国内外几十万个开源软件,为国内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软件下载渠道);Maven@OSC(开源中国社区团队基于 Sonatype Nexus OSS 开发的 Maven 镜像管理库);Linux@OSC(提供 Ubuntu、Centos、Fedora 等Linux发行版的软件安装包)。
这样一个庞大的平台,仅仅2个月开发并完成部署,无疑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因为有了云计算出色的虚拟化服务和在线运维服务,这一切便成为了可能。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源”平台上线后,Git@OSC运转火爆,数据很快就超过2T,然后是4T、8T……,在用户并发数和数据量激增的背后,阿里云帮助中国源挺住了不期而遇的快速增长压力,维护了开源中国网站技术团队的尊严,也坚定了本土开发者对国内云开发平台的信心。
同期,开源中国主站也顺利完成了向阿里云的移植,并昂首挺胸加入了“云栖小镇”-阿里云云计算产业联盟。从此“中国源”帮助开源中国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赋予了开源中国全新的使命。
“中国源”的意义
截止至2014年10月,“中国源”上线至今已经14个月,代码托管服务GIT@OSC已为20多万个项目提供了代码托管服务,平均每月新增项目超过1万个,这已经超过了GitHub当年同比的增长速度。
Git@OSC上每日项目push次数达2万多次,大部分项目相当活跃。其中近2/3的项目为私有项目,可见中国源在阿里云平台的稳定运行已经赢得了很多开发者的信任,让他们愿意把自己最宝贵的智慧财富托管到“中国源”上。
不光是私有项目活跃,数万的开源项目也在Git@OSC落地生根,其中基本涵盖了已经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且流行起来的明星开源软件项目,比如JFinal是一个本土开源的极速WEB+ORM框架,其作者詹波说,JFinal的代码之前一直放在GitHub上,由于GitHub经常被墙,所以把代码放在Git@OSC上只是作为一个备份代码,没想到这一可有可无的选择,却得到了意味的收获:由于Git@OSC有开源中国社区200万会员的关注,这里面超过85%都是一线开发者,他们对本土优秀开源软件极为敏感。通过社区的“优秀软件推荐”,JFinal一下子被广大开发者所发现和接受,并迅速蹿红,长期“霸占”GIT@OSC热门软件榜,不但增加了非常多的用户应用JFinal到他们实际的业务开发中,而且还赢得了相当一部分用户回馈贡献自己的代码共同完善JFinal。这样的例子并不是少数,Ubuntu Tweak的作者图拉鼎(网名),在一次非Ubuntu Tweak的演讲中向450名听众现场调查,问有多少人在用他的软件,现在超过半数的人举手,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还有国内知名的项目管理软件“禅道”,以及跨平台手机应用开发框架CrossApp等等,都是一上线便引起关注,甚至马上吸引到要求共同参与开发的合作者。
熟悉开源世界格局的人都知道,国外开源界对我们中国程序员最大的诟病就是:只索取,不奉献。意思是我们中国开发者大量使用开源技术却很少主动开源或者参与开源项目的源代码回馈。由于开源技术同软件技术一样起源于欧美国家,我国的开源技术发展曾经的确比较缓慢:在开源技术蓬勃发展的过去10年里,我们中国人贡献的开源项目只有上千个,而全世界的开源软件项目则有上千万。然而,中国源的出现让我们国家填补了这一空白:在1年多的时间里Git@OSC就凝聚了数万个开源项目,随着“中国源”强烈的示范效应,我们国人的开源技术终究会迎来大规模原创的春天!
近期“中国源”又新增了两个开发者服务:Sonar@OSC(开源中国基于Sonar打造的代码质量管理系统,将Git@OSC上的源代码自动扫描分析,生成代码质量检测报告)和Team@OSC(基于多人协作的软件项目管理系统)。2014年底前,“中国源”还将陆续推出如持续集成以及PAAS运行空间等服务从而覆盖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最终将软件工程“云”化形成“开发云”。从云计算终将成为如同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的社会必然发展前景看,开发者一定会通过“开发云”获得全新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单是帮助优秀开发者个人技术能力爆发的途径,更可能成为对已经沦为“传统行业”的软件业的颠覆。
《Hello World—IT男的逆袭》
2013年10月25~26日,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在杭州胜利召开,开源中国特邀作为协办方主持了“开发者服务分会场”。为了通过开发者的方式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开源中国推出了一部名为《Hello World-IT男的逆袭》的微电影以娱乐“IT男”们。过去15年的IT辉煌好像并不属于我们中国的“程序猿”和“工程狮”们。试想,为什么我们会得到一个“码农”的昵称呢?还不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本土开发者依旧在无穷无尽的加班和无效编码中虚度青春,完全没有释放创造力,更得不到这个高科技时代背景下本应属于开发者这个高科技行业从业者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开发者的未来该是怎样?微电影大胆畅想了开发云带给大家的真正机遇和自由:由于云成为基础设施而无处不在,由于软件工程已经完全被云化,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去中介化,未来的软件从业者完全可以通过众包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接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利用云平台与他人协作开发,成为快乐的自由职业者。微电影反响热烈,至今在优酷等网站上的收看率已经超过15万次,大多观后评论表示强烈支持,可怜天下开发者的心声啊!
人才红利
2014年8月21日李克强总理同“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要从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向依靠“人才红利”的发展模式转变。人才是中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驱动型,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和生产率提高驱动型,这需要人才作支撑,需要充分激发人才红利,经济转向才会成功。
阿里巴巴的成功在于通过打造电商平台重构了供求关系,颠覆了零售业,并造就了超过1000万的就业机会。中国有超过1000万名IT从业者,他们的智慧和潜能远远没有被激发:孰不见全世界的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除了一样:软件!所以,我们本土可否通过一个云平台来让优秀的程序员们尽情释放他们的才华,尽情创造属于他们的财富呢?这将会是我们国家“人才红利”的一大贡献吧。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于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马云诠释阿里使命的一句话又一次传遍四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开源中国的志向不敢与本土互联网大前辈的宏愿相比,但既然有幸与阿里人活在同一时代,就让开源中国也高喊一句:“让天下没有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