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软的抗争

责任编辑:editor007

2014-12-07 21:10:50

摘自:今晚报

北京,晚秋,头发花白的倪光南坐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接受专访。“斗争”了这么多年,倪光南觉得,随着中国软件业的壮大,微软应该承认“自己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少了”。2013年冬,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成立,也许可以说是应对微软宣布停止XP 服务的一个举措。

北京,晚秋,头发花白的倪光南坐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接受专访。这位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息界的元老之一,如今重回公众视野。

这一次他现身于因“棱镜门”事件而受到公众关注的信息安全领域,并且成为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的积极推动者。当他在1999年离开联想回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文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推广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中,主张建立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至今15年,他一直呼吁要打破微软对PC操作系统的垄断。2014年中国政府采购禁用Win8,他说“备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

源头与拐点

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源头可追溯至1956年—中科院计算所的成立。两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台计算机“104机”在这里诞生。

又过了三年,倪光南自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所。就在“104机”研发成功之时,西方进入集成电路时代,革命性的微处理器出现。倪光南在吴几康等“海归”科学家的领导下,参与研发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119计算机。

早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发成功的“109丙机”等计算机,虽谈不上世界领先,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原四机部、原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等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748工程”被倪光南称作“国家当时对汉字处理最大的支撑”。至改革开放后,汉字的计算机应用愈加紧迫,海外行业巨头迅速进军汉字处理领域。倪光南记得,“当时微软做中文视窗,就从我们这边挖走了人才”。但这只是中国基础本就薄弱的信息产业溃败的一角。

“我们在计算机领域很快就落入了低端。”倪光南解释,“低端”的主要原因是,动荡期间,恰逢世界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关键期,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拉大。这样,改革开放后集成电路芯片就全都靠进口了。

1984年春,原国家科委开会研究“世界新技术革命与我国对策”。就是在那一年,邓小平摸着一个上海小男孩的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当年12月,从加拿大工作后回国的倪光南加盟联想,出任总工程师。多年以后他回忆,当时自己的想法是“使即将成为产品的联想式汉卡真正做大”。就在那一年,中国实施增值税。17%的税率,对于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重负。倪光南等人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对高技术产品要有优惠政策,“微软1992年度总营业额为27.5亿美元,总盈利7亿美元,如果要交17%增值税,利润就很微薄,难以持续发展。跨国大企业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国的小企业?”

这类提议最终催生了6年后的“18号文件”:希望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与微软较量

然而,正是“18号文件”出台后,不少地方看好印度模式—软件离岸外包。

在倪光南看来,那是跨国公司的“忽悠”—“中国发展软件业有很大的优势—人才、市场,但外国人不希望我们与其竞争,所以会劝我们做印度模式,只给他们打工,而忽视发展自主的软件产业体系。”

“18号文件”为中国软件业迎来了黄金十年,“不过应当看到,虽然我们软件业市场规模比较大了,但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受制于人,对于信息安全的影响挺大。”倪光南说。

2002年,微软聘请麦肯锡撰写的《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微软为中国软件业制定了“远景目标”、“发展阶段”和诸多“举措”。

“按照报告中的发展战略,做操作系统不是中国人的事情,中国只要直接使用Windows就可以了,顶多是做做Windows的‘本地化’。”倪光南说,当时微软CEO鲍尔默也提出了“技术生态系统”—微软在上游,掌握Windows等平台软件;中国软件产业在下游,为Windows开发应用软件,或者为微软做“软件出口”。

倪光南赞赏2005年北京市科委支持的“扬帆工程”和“起航工程”。它们支持了国产操作系统,但也仅仅是“地方政府支持,没有形成国家的大项目”。曾参与“扬帆起航”的共创开源软件公司原总经理、如今倪光南的主要助手曹冬则说:“可惜这样的支持没有延续下去,半途而废。”

最好的时机

对微软停止XP服务,倪光南觉得“对中国用户的伤害还是很大的,中国有两亿人要用XP,怎么可以想停就停呢?”他因此“更加感觉到在操作系统上受制于人的严重性”。

事实上,“斯诺登事件”发酵后,倪光南们的工作推进变得顺利多了。曹冬说,一系列事件终于让大家相信一些进口技术设备中存在“后门”。

“斗争”了这么多年,倪光南觉得,随着中国软件业的壮大,微软应该承认“自己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少了”。比如说,微软在深圳的硬件团队宣布大量裁员。

2013年冬,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成立,也许可以说是应对微软宣布停止XP 服务的一个举措。

目前联盟已有近百个成员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为理事长单位。

联盟的目标就是希望用国产操作系统来替代微软,“因为Win8不能用,XP停止服务,天然有这个市场需要我们去填补空缺”。

操作系统的好坏在于它所支持的应用,“没有应用,我用你的操作系统干什么?”倪光南形容这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为什么以前那么多人给微软做开发,现在却给安卓和苹果手机开发新应用技术,就是因为安卓和苹果的用户多,能赚到钱,而应用越多,手机用户会觉得这个系统更好用,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他说。

到目前为止微软的WP手机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因为应用还不够多,用户少,开发者的积极性不高。倪光南解释,“老牌的操作系统企业换一个领域还如此,更不用说没什么规模的国产操作系统企业了。其实关键还是国产操作系统的产业链不够完善,联盟的重点就是营造它的生态系统。”

作为一个宏愿,倪光南希望中国自己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能成为世界上该领域中继苹果、谷歌和微软这三家系统以外的第四家系统。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