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库重新发明微软:内部员工业余创新 优秀项目数10个

责任编辑:editor006

2015-03-16 15:32:13

摘自:Pingwest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公司,当中最伟大的那些公司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诞生于车库当中——比如惠普、苹果、Google、亚马逊……名单很长。微软杰出工程师、语音研发首席科学家黄学东认为,创新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公司,当中最伟大的那些公司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诞生于车库当中——比如惠普、苹果、Google、亚马逊……名单很长。

微软并不在这个名单当中,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在旅馆房间里创立了它。但微软内部却有一个车库,而且无论从占地、人员,还是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看,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车库”。

它就是属于微软内部员工的业余项目孵化实验室——微软车库(Microsoft Garage)。

很多大公司都有激励员工创新的业余项目计划,当中最著名的可能是Google 的“20% 时间” 计划,允许员工将其每天工时的1/5分出来,只要其认为有什么自己可以做的,可以帮助到Google 的,都可以放手去做。

对于微软车库,人们却知之甚少。

在微软车库,任何微软员工,无论位于哪国、何种岗位、层级高低、正式或实习,均可以参与到其中。目前,微软车库页面上展示的优秀项目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微软车库经理Jeff Ramos 给出的数据显示,从项目活跃量来看,北美排名第一,发起了50%的项目,印度和中国分别排名二三。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人数约为3300人,达到了全球员工总数的2.5%左右。

在过去的两年里,参与到微软车库当中的人数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7月微软在启动了一次全球极客马拉松,在这项活动中微软车库开始脱离隐形状态。 Jeff Ramos介绍,过去两年车库的参与人数翻了三番,主要得益于非工程师员工的更多参与。

Microsoft: The Garage

  微软车库

除了一些硬件产品必须的原型工具之外,微软车库还为软件类产品提供多种服务。比如,一个app 产品希望得到完善,从而进入市场,微软车库可以为其提供诸多配套服务。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负责Azure 物联网研究的首席项目经理许建志介绍,微软车库会提供诸如安全性建议、隐私条款、品牌定名、在其他语言市场推广时的多语系支持、Windows Phone、Android、iOS 跨平台开发等多方面的经验和帮助。

“微软已经把很多东西整理好了,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经验,快速产出质量很高的产品。” 许建志对我说道。过去的三个月他也参与到了微软车库当中,获益颇多。

在微软员工Todd Rawlings眼里,车库是微软内部的“全民创新社群”(grass-roots innovation community)。

微软杰出工程师、语音研发首席科学家黄学东认为,创新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任何一个人。

通过车库,越来越多的微软员工找到了将时间和精力贡献给创新活动的机会。

目前,微软车库在全球拥有超过35 个分部(chapter),每一个分部的优势各不相同,有的偏向硬件制造,有的条件更适合软件协同开发。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微软数据中心,到位于苏州的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到华盛顿州雷德蒙总部,再到印度海德拉巴的研发中心,微软车库开遍了全世界。

微软员工Ken Nichols正在一次活动上向其他微软员工展示他的项目

在微软车库,平日里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代码的工程师可能变成敲打硬件的创客,而从事市场工作的员工也有机会一展自己的美术才华。任何微软员工都可以在微软车库寻求一个“工位”,着手打造自己的项目;如人手不够,还可以在全球微软车库寻觅“合伙人”。

白天,Todd Rawlings在微软云服务部门管理项目和团队,是商业领导方面的专家;回到微软车库,他将兴趣投入到多个车库内部项目,其中包括一个由近30人组成的浸入式体验虚拟现实飞行控制系统项目:它可以让使用者用身体四肢来控制四轴飞行器飞行。

冠以车库的名义,微软内部员工的业余创新之旅已经走过了快6年的时光。然而,很多人在听说微软有一个大量员工参与,经常给Android开发软件的项目时,通常不会表现出支持和鼓励。一些人告诉我:麻烦他们先搞好Windows Phone的软件吧。

因为市场份额的缘故,Windows Phone 应用生态的规模相较Android 和iOS 可谓十分渺小,应用少之又少,而拥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则极其少见。

从微软车库中走出来的小鱼天气就是这样一个中文Windows Phone 应用。它整合了来自中国官方环保和气象部门的数据,通过富含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用户界面,帮助用户了解当前并预知未来的空气状况。许建志是这个车库项目两位联合创始人之一。

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公司鼓励我们更接地气一点,找出中国用户面临的关键问题,创造解决方案。

许建志在采访中对我说道。

空气质量就是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前段时间,著名调查记者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中国社交网络上产生了爆炸式的传播效果,空气质量问题再度引发了大量关注,pm2.5 浓度几乎已经成为了房价、物价之后中国人最关心的生活指标。

小鱼天气的两名联合创始人:许建志(左)和廖xx(右)

小鱼天气的两名联合创始人:许建志(左)和廖勤樱(右,微软中国创新研究组用户体验研究员,负责小鱼天气的整体视觉、交互设计)

许建志和微软同事们的业余项目,得到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OO 申元庆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的支持,他们帮助小鱼天气团队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相关研究团队进行对接。现在,小鱼天气经过了三个月的开发时间,以成熟产品的身份登陆了Windows Phone 应用商城,上线两周用户量达到了6 万,日活跃用户超过2 万,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中国气象局为小鱼天气提供了天气数据,而微软亚洲研究院城市计算(Urban Computing)团队借助云计算平台Azure 提供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能力,驱动着小鱼天气内的空气质量地图(可精细到1 平方公里)和未来24 小时空气质量预测功能,帮助其成为了Windows Phone 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天气软件。

他们还计划未来发布小鱼天气(包括其外文版本Your Weather,Your 和“鱼儿” 谐音)的Android、iOS 以及Windows 版本,让更多平台上的用户能够体验到这款应用。

your-weather-wp

your-weather-ios-android

  上:小鱼天气Windows Phone 版;下:Android 和iOS 版

微软车库对项目适配的操作系统并不设限,这也是车库诞生了很多Android应用的原因。对此,黄学东的解释是:

微软进入了新的时代,无论来自哪里、何种平台,我们都会服务好我们的用户。

6 年的时间,微软车库里曾诞生过数万个大大小小的项目,为超过一万名微软员工提供了一块试验田。在所有脑洞大开的项目中,最终被微软整合纳入到现有重要产品中的车库项目还有许许多多。

比如,可以让用户使用一套鼠标和键盘控制4 台Windows计算机的产品“无界鼠标”(Mouse Without Borders),其实来自于微软车库的一个经典项目。这个产品在2011 年推出,获得赞扬,其创新性被业界广泛认可。

再比如,很多人都遇到过翻遍邮箱也找不到某一个附件的场景。微软印度员工Bhavesh Chauhan 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个“遗忘附件探测器”(Forgotten Attachment Detector),引起了微软Outlook 团队的注意。他提供了一个思路,使得Outlook 团队开始更加关注对邮件附件的重视。这个产品最终被集成到了Outlook 的文件管理当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功能。

微软总部27 号楼微软车库内的一处开放式办公空间

  微软总部27 号楼微软车库内的一处开放式办公空间

鼠标无界,车库无界。车库当中很多项目都是不分国界的。黄学东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越洋的车库项目“Torque”的负责人,黄学东和几位项目核心成员在微软雷德蒙总部工作,同时,与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苏州的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内部的团队密切合作进行本地化开发。

黄学东于1993年加入微软,负责组建了微软最早的语音识别研发团队;1995 年,他招募语音技术专家洪小文加入微软,而后者现在已经成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黄学东是一位微软老兵,他的新项目Torque 就是诞生于车库,这是一款Android Wear智能手表搜索软件。

我们曾经对Torque进行过简单的报道。它将必应语音搜索搬到了Google推出的Android Wear 手表操作系统上,成为了该系统原生Google语音搜索的竞争对手。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开始流行的今天,Google通过Android Wear抢占先机,而黄学东团队的努力则帮助必应踩在Android Wear 的肩膀上。

Torque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扭动手腕就可以启动语音搜索——“Torque”有扭矩的意思,同时其也和“Talk” 谐音。相比来看,原生的Google语音搜索需要用户对着手表说出“OK Google”,或者另一只手点下屏幕才可以唤醒。黄学东认为,扭动手腕的交互方式不打断用户当前的操作,一只手即可完成,非常自然,学习成本极低。

黄学东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展示Torque

  黄学东和他的团队成员一起展示Torque

“我们相信,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我们能够继续提高Torque 搜索回答的准确性。同时,来自中美的人才之间无缝协作,共同打造出了Torque 所具有的流畅的搜索提问交互体验。” 黄学东在邮件里告诉我。

为Android Wear 开发软件的黄学东并非“不务正业”。其实,Torque 背后所依赖的正是微软两个强项:1)语音识别技术积累;2)搜索和数据整合能力。作为语音识别专家,黄学东见证了微软语音识别技术20 年的不断进步;随后,他又以必应首席架构师的身份投身于搜索项目。Torque 这个“小项目”,动用了他过去二十年的技术积累。

业余时间里,黄学东也会在车库与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交流。“我们还有很多要做的(指Torque),比如更好的语音识别、更好的语义理解、让Bing 提供的结果和用户询问的意图匹配度更高……我们还有很多方面能做的更好。” 当被问到接下来在车库想做些什么的时候,黄学东如此回复我。

和黄学东一样,微软高管对于微软车库一直给予支持,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车库活动中。微软现任CEO Satya Nadella 是去年7 月微软车库首次全球极客马拉松的主要发起人,包括他在内的每一位微软高管人员都参与了该活动。

从去年到现在,微软车库已经对外发布了两批毕业项目,Torque和小鱼天气分别名列第一批和第二批。

许建志告诉我,他在车库当中的收获很多,对于他来说在车库做项目和以前有很大差别。

以前做项目,定feature、做完、测试完要花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在小鱼天气,一开始我们只做2、3 个feature,用户给到反馈之后我们再修改补充。

在车库,做产品的方法更互联网化,更像创业公司。产品快速迭代,小鱼天气在3个月里就迭代过17个版本。

微软车库所展现的正是新微软的全新形象。Jeff Ramos向我表示,微软车库只是“重新发明微软”(Reinvent Microsoft)的一次早期尝试,它的存在,补充了微软测试、学习和前进的能力,为拥有世界级潜力的小产品提供了起步的平台。

过去印象中的老牌软件巨头,内部的人与事正在变得年轻多样。

garage-2

  左:车库所用的3D 打印机;右:改装的Parrot 四轴飞行器

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位公关人士向我介绍,微软在科研工作上有三个主要方面,第一个是进行一些基础领域的深度科研,发表学术论文;第二个是将研究成果做技术转化,投产到已有的产品当中或诞生新的商业产品;第三个则是脑洞大开、奇思异想式的创新项目。现在,除了继续做有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微软还十分鼓励更具实效、更有想象力的创新行为,希望在后两个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

微软的科研创新活动正在发生一种重点的切换,而车库正是这种切换的一个最好体现。无论在未来失败或伟大,车库一直是微软员工的灵感催化器。创新源泉需要车库,就像那些最珍贵的花木需要一块人为设立的保留地(preserve)一样。对于那些不满足于日常工作中创造价值的员工,需要追寻下一个伟大的机会、时间和地方。而微软车库,也许会是他们的理想乡。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