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高层谈中国企业如何“智造”?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范蓉

2015-04-12 19:37:40

摘自:搜狐IT

在人口红利消失、产能过剩的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型。在李瑞成看来,解决中国“智造”需要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生产制造-大数据分析-零配件损坏监测-行动—商务网络等。

在人口红利消失、产能过剩的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型。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将技术将开始推动中国制造进入工业4.0时代。作为德国老牌管理软件企业SAP看到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市场机会。SAP高级副总裁李瑞成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工业4.0不仅是“智能制造”,还包括企业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物理、服务等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智能制造,让大量、规模化生产实现定制化,企业可通过大数据,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量身定制产品。

因此,在李瑞成看来,解决中国“智造”需要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从生产制造-大数据分析-零配件损坏监测-行动—商务网络等。“例如,通过机器震动的频率提前3天预测机器和部件的故障,发生故障后,系统可以快速提供零部件以及外部或公司内部维修人才信息,通过商务网络快速购买到零部件、系统推荐出最优秀的维修工。”李瑞成表示,所有这一流程都可通过系统快速反映,从分析到干预到采取行动到解决问题。

这可以让企业的智能工厂实现定制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哈雷摩托车德国生产中心借助SAP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从用户下单到生产,可以由原先的20天缩短到只需6个小时。“智能制造今后将是模块和模块的搭配。”

工厂的智能化是一个内部纵向深度融合和外部横向整合的过程。最基本的是企业在ERP、人力资源、后勤等内部的互联互通。“目前很多企业得信息化尚未打通,形成了一个个孤岛。”李瑞成认为。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需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SAP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认为,在海量终端实现互联后,需要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处理;通过云计算将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同一套数据进行互联;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将预见性的维修信息推送到终端,帮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了解工厂的运行情况。

从外部环境来看,各个企业的标准不统一是阻碍中国规模化智造的一个瓶颈。“目前市场上就存在几万种传感器接口。”李瑞成表示,这会产生巨大的交易成本。

据悉,SAP正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开放的体系。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