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2万多人参加的阿里云栖大会10月14日在杭州盛大开幕,在第二日上午的主会演讲环节,来自阿里云计算资深总监李津一口气发布了DT PAI、 E-MapReduce、混合云、云服务器2.0、IOT解决方案等15款产品,李津表示,阿里云将为创新创业者赋能,让计算成为DT世界的引擎。
关注阿里云动作的同学不会陌生,就在今年7月北京的“阿里云分享日X云栖大会”上,阿里就在涉及弹性计算、网络、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等方面的11款新品。如今,三个月不到,阿里云继续快速的产品发布节奏,那么这背后蕴藏阿里云什么样的市场战略,在专访间,阿里云计算资深总监李津接受了CSDN记者的专访。
在李津看来,发布会上的时间真的太少,根本无法全部展现阿里云目前所有的工作,大家看到的产品或者工作,对于阿里云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阿里云资深总监李津:发布的产品只是阿里云的冰山一角
阿里云产品策略
谈及阿里云的产品策略,李津表示看到当下是容易的,但是看到未来是不容易的,单从产品的角度看,阿里云每一款产品的发布都是市场所需要的,阿里云的目标就是在现在和未来之间用一款款的产品将其衔接起来,但是选择的过程是艰难的。对于当今云计算面临的最大挑战,李津表示当我们看到国外云环境很美好的时候,其实别人也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不是一蹴而就可以解决的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有差距的,这也是事实,是回避不了的。那么,要想赶上,就需要包括阿里云、用户、合作者所有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单靠阿里一己之力。
针对今天上午的阿里重磅新品发布环节一口气发布的15款新品,李津认为,其实如是回过头来看今天的产品发布,贯穿其中的有两条主线,第一是围绕数据的流动过程而产生的新品,;第二是主动做安全服务的越来越多了。至于背后的逻辑,他认为,今天的如果重新对标AWS的话,两家有着太多的相同点,无论是数据的流转还是主动安全领域。这个不是说谁去模仿谁,而是,两家企业直接面对互联网上的应用最后具象化的东西。
全世界最强的三家科技公司,苹果、谷歌、微软,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拥有一套操作系统。阿里是一家有情结的公司,所以今天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阿里只能花更大的精力去突破它,让用户站在同一个平台上,阿里相信未来三到五年,阿里云操作系统的覆盖度会越来越高。
阿里云用户没有内外之分
针对阿里生态建设过程中,是否会对阿里内部和外部的用户区别对待的问题,李津郑重表示,在他看来,不论是内部用户还是外部用户,都是阿里云的用户,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用户的使用量的区别。而对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的技术支持上,在一些新技术的适用上,阿里会会在集团里进行一些技术上的磨合和锤炼。第一是因为阿里的体量非常大,第二,不可能让外部用户尝试新技术,因为会带来一些挑战,仅此而已。
其实纵观整个云计算领域的厂商基本都有一个“母体”,而这个母体通常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养育和产品锤炼的功能,没有这个母体,很难做出一款规模性的产品。另外,对于马上会到来的“双十一”,阿里云会不会让云上用户给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业务让路,李津明确表示没有这种情况出现,首先,今天阿里云的体量已经足够大,可以达到全球前三,另外,整个阿里系里面,阿里云是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战略,所以上述的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他看来,云是一个普惠业务,是服务所有人的,并不是服务某一类人,坚持这一点的话,一切都不会发生变化,这是阿里云成立之初的目标。
容器业务
对于时下热门的容器技术,阿里云也一直在关注,据了解,阿里云一开始就使用容器技术,阿里对容器技术并不陌生,甚至代表了最高的使用水平。但是在阿里看来,虽然Docker代表了未来2-3年的技术趋势,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容器服务呢,李津表示,首先Docker确实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另外,他们发现,用户在使用容器技术的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所以阿里想做就要把容器服务做好,所以这次和Docker官方合作推出阿里的容器服务。支持Docker快速部署,复制即运行。
但是,容器服务本身并不是什么战略级的技术,容器只是一个便捷的东西。所以李津继续表示,从当前的戴尔收购EMC,我们可以看到,之前使用开源技术的厂商会受到来自商业公司的挑战,因为几乎每一个开源产品背后都会有商业公司的影子,所以时间很重要,技术能不能跟上,这也不难理解阿里为什么会推出容器服务了。
对于未来,李津认为三个趋势显而易见,第一,新的虚拟化技术的演变一定会发生;第二,如何让过去的数据格式不再成为今天的使用瓶颈,这个一定会改变;第三,安全的形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安全,安全,安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李津看来,当下中国的互联网安全真的需要放到立法的角度去考虑,因为“黑产”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是时候针对他们进行严格约束了。从技术本身来说,流量变大的趋势是肯定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把攻击的流量降下来,问题是今天的BAT邓互联网企业要联合起来,针对第一,内容的产生;第二,内容的传递;第三,信息的数据流等等限制起来,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阿里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大家联合起来,包括用户。
阿里可以解决云上的安全,可以解决云与云之间的安全,但是很难保证全社会的网络安全,阿里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推动社会的改变。
“计算,未来无法计算的价值”,针对阿里云全新的Slogan,至于为什么现在阿里云将“计算”的价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李津表示,其实阿里从一开始就将计算和云放在一起做,而且做得很孤独,而现在将“计算”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因为阿里云上基于计算的场景已经出来了,这个社会没有先知,阿里云要做的就是把实践的东西沉淀下来,告诉所有人,曾经有人这么实践过,这条路真的走得通。
最后,谈到今天上午王坚博士的演讲,李津认为王坚博士将“大数据”的“大”去掉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很多人不理解,但是,这是阿里应该做的事情,阿里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即使最后有差别,阿里也要告诉全世界,这是阿里的使命,因为不说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