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IT企业为何密集调整在华策略?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姚传富

2015-10-28 20:03:50

摘自:人民邮电报

据报道,IBM高级副总裁史蒂夫·米尔斯10月15日在北京发表演讲时披露了允许中国政府查看其源代码的消息。浪潮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领导厂商,始终致力于打造先进的云计算核心装备技术、产品和方案能力。

近一段时间,包括IBM、思科、惠普、戴尔以及高通等国际知名IT企业,密集调整在华拓展策略,或同意中国政府审查源代码,或在电脑中预装中国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或与中方大型企业组建合资公司,一改前期的强势姿态,主动迎合中国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将以前很多企业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那么,这些跨国IT企业调整在华策略的意图是什么呢?

IBM同意中方审查源代码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7日发表题为《IBM允许中国政府审查源代码》的报道称,IBM已开始允许工信部官员在受控空间检查专有源代码,但源代码无法从受控空间带走。

据报道,IBM高级副总裁史蒂夫·米尔斯10月15日在北京发表演讲时披露了允许中国政府查看其源代码的消息。他称,要维持在中国的增长,IBM需要政府支持。报道称,2013年斯诺登泄密事件发生后,中国一直向美国科技公司施压,要求其交出产品源代码,以证明没有安全风险。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利用海外电子设备监听其他政府。此后,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遇冷。

知情人士称,中国官员只能在造访IBM期间审查源代码,但不能将其带走用于彻底审查。报道认为,美国高科技公司正面临中国有关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要求它们接受严格的安全检查,然后产品才被允许供中国庞大的国有金融机构采购。

报道称,中国认为依赖外国IT技术是某种国家安全隐患,特别是斯诺登揭秘了美国情报机构在美国制造的软件中编入代码以监视海外目标以后,中国更坚定了上述看法。据熟悉IBM公司策略的人士说,相比其他美国科技公司,IBM更愿意同中国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

戴尔惠普电脑预装中国操作系统

据戴尔中国区负责人近日向美国媒体透露,其在中国的个人电脑超过40%均预装了被称为中标麒麟的中国操作系统,而非微软的Windows。戴尔公司控制着约11%的中国个人电脑市场,主要销售对象就是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

对于任何一个非Windows操作系统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尤其是对于一个存在只有大约五年时间,并且在中国之外还基本不为人所知的操作系统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在分析师眼中,中标麒麟并不是Windows的真正竞争对手,然而最近其市场份额的飙升,显示出中国推动转向采购国内技术的威力所在。

这个操作系统的第一个版本被称为麒麟。中标麒麟是麒麟的升级版本,2010年国防科技大学与中标软件展开合作,联手打造了这个操作系统。中标软件是国有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CEC)旗下子公司。当时这些公司表示,这个操作系统将用于国防及其他领域。

中标软件总裁韩乃平说,中标麒麟的客户目前包括政府机构、金融企业等。据其透露,去年戴尔与中标软件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成为首家生产预装中标麒麟操作系统电脑的西方品牌,此后惠普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思科携手浪潮1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

此前的9月底,思科与浪潮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首期共同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网络技术与产品,打造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和方案。根据协议,合资公司中浪潮占股51%、思科占股49%。双方的合作范围主要包括网络、数据中心建设、云服务、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及技术。

浪潮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领导厂商,始终致力于打造先进的云计算核心装备技术、产品和方案能力。服务器、存储、网络是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核心设备,浪潮已经拥有业界领先的服务器、存储技术和产品,此次合作将使浪潮更快地向战略目标挺进,同时,也将为“浪潮云”云服务战略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思科在网络技术方面是世界领先的企业,其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与浪潮云计算业务融合,通过双方的合作,能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进而能够为中国客户提供完整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平台与整体解决方案。

调整策略有利于中外企业合作共赢

自从斯诺登事件以来,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度大幅提升,采用国产IT软硬件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很多跨国IT企业并不以为然,对政府部门、企业的合理诉求反应冷淡。这或许是他们的“大公司病”导致决策迟缓,或许是不愿意调整策略迎合中国方面的要求。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跨国IT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普遍遇到了大麻烦。IBM、惠普、思科等过去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一直很旺的企业高管猛然发现,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下滑达两位数以上的百分比。中国在全球IT市场的分量举足轻重,在中国市场收入滑坡,对这些跨国IT企业的全球业绩影响巨大,甚至直接带来了股价的大幅下跌。这显然是高管不可接受的,因此迅速调整中国的市场策略成为当务之急。可以说,谁的动作快、力度大,谁就可能最早从业绩下滑的泥潭中爬出来。在不伤及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适当作出一些妥协和让步,有利于这些公司提升在华销售业绩,扭转负面形象。

从产业层面来看,通过几十年引进、消化、吸收的开放式创新,中国的ICT产业从零起步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服务器、软件、通信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力量,并有力地支撑了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中国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网络等领域距离世界一流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难以全面发挥对中国日益升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这在中国依托新一代技术革命全面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尤为突出。因此,继续通过开放合作,特别是与国际知名IT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有利于中国IT企业快速实现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发展。从而优化中国信息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因此可以说,近期跨国IT企业在华密集调整发展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互利双赢的,显示了这些企业战略上的精明和长远眼光。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