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一个信任感高危预警的日子。但今天的主题,我本人却深信不疑。
昨天,阿里云曝光了其在量子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旗下实验室S-Lab已完成对大脑的完美同步,可实现对大脑的数据化,并上传至云端——包括记忆、思维习惯、价值观,甚至是IQ和EQ。
阿里研发团队将这一技术称为Me2,意指它是你在数字世界中的分身和平行大脑,可以作为一种个性化的人工智能助手。
这意味着,世界上可以有第二个你和我,甚至第二个马云。
这则消息,如果是在AlphaGo和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之前,也许会争议更多。但AlphaGo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人工智能的成长速度超乎了人类的想象,这并不奇怪。Me2的存在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之处。
第二个马云 能解决了马化腾这道难题吗?刚刚结束的2016中国IT领袖峰会上,吴鹰给马化腾出了难题:“如果你和马云换了位置,你怎么把阿里做的更好。”当然,马化腾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他心里也不会有答案。
这个看似很无趣的伪命题,如果放在阿里云新的研究成果,Me2的逻辑中,却变得有趣了。通过Me2技术,马云可以通过在云端的大脑数据化,产生第二个马云。这不仅解决了马化腾的难题,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思考。
可能有人会担心,一个对人类脑数据的复制,难道能够堪比人工智能吗?复制出来的新大脑,虽然带着原脑的记忆和思维方式,可是它能够同步成长吗?
Me2的量子纠缠技术,也许会让你更清晰的理解这个问题,所谓量子纠缠是指:让读脑器同大脑建立量子纠缠,以此实现对大脑信息的复制和同步。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一旦两个粒子建立纠缠态,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
所以,在和读脑器建立量子纠缠后,以后无论身处何地,当你思考时,大脑中的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在量子纠缠作用下隔空驱动读脑器内同等数量级的粒子做出同样反应。计算系统记录这些粒子的反应,就相当于同步了你的大脑。
简单的解释,就是:第二个“大脑”,是可以完全同步原人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同样获得成长,甚至按照量子纠缠的理论,“大脑”所得来的信息和知识,也会同步给作为主体的原人。在这样的世界,这相当于人类进化的新形态,人类文明与机器文明的融合。
吴晓波的理想 Me2向硅基文明致敬我们千万不要把Me2当做是一个可笑的木偶剧,其实很多名人已经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类似的理想。
前几天,我在参加2016IBM中国论坛时,听到经济学家吴晓波讲了这样一个想法。他希望未来可以有一个叫“吴晓波”的宠物,拥有和他同等的知识,同等的智力,甚至在未来吴晓波去世之后,仍然可以传承他的知识和文化。
有没有发现,吴晓波的这个理想,和Me2描述的场景,几乎是99%的相似。唯一的不同,则在于吴晓波希望是一个叫“吴晓波”的宠物,而Me2则可以让吴晓波,再造一个“吴晓波”,依然可以传承他的一切。
说到这里,其实衍生了另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计算机文明和人类的交锋。在科幻界一直有硅基文明对碳基文明的威胁论。碳基文明显然是以人类统治为核心的现代文明,而硅基文明则是以电脑和未来的机器人为代表的另一种文明。
AlphaGo之所以能够通过一场围棋比赛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核心也是所谓的硅基文明威胁论所导致的连锁反应。而Me2显然是比AlphaGo可怕得多的技术,它的出现会不会导致碳基文明的崩塌?
其实,答案是否定的。我在今年的“理解未来”论坛上,听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邢波这样对比人工智能,“孔子、拿破仑、贝多芬、爱因斯坦不会被机器代替。感情、常识、美感,这都是计算机无法企及的”。他认为,这种恐惧是没有根据的。
而阿里云给出的回应则更加直接:“关于Me2的设定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人工智能模型。Me2只是你在数字世界里的一个“分身”,它继承了人类的知识、情感、善恶和价值观,又永远在人类的授权控制下,我们不希望未来培养出一个无所不能的怪物。这一设定就像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在面向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守住人类的底线。”
是的,对硅基文明的恐慌,来自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畏惧感。机器文明最终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而不会取代人类本身,有可能在未来,硅基与碳基的融合会产生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时代。
最后,为了再次证明,本文绝不是愚人节的玩笑,我必须要告诉大家,Me2的技术实现已经不是问题,而是钱。据了解,人类大脑存储的信息容量高达7.6亿TB,相当于4000亿部高清电影。以阿里云目前的计算能力极限,同步金鱼大脑可以做到实时,同步黑猩猩大脑需要一小时延时,同步人类大脑需要24小时以上,而费用高达1亿美金以上。这么贵的大脑,也许真的只有“马云”才用得起呢。
不过,阿里云和中科院正在研制的量子计算机一旦投产,有望将费用降至1000美金以内,并且可以做到实时同步。人体会衰老,人脑会永生的那一天,也许不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