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31日,云计算市场再次出现关键变化。微软宣布宝马成为其客户,而后者此前一直是亚马逊的重要客户资源。同日,沉寂已久的英特尔也发布了针对云计算的新芯片。云计算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再次风起云涌。
云计算战场风云:微软抢走宝马 英特尔进场
根据华尔街日报4月1日的报道,宝马数字生活部门副总裁Thom Brenner在微软的Bulid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BMW Connected,这款移动应用可通过微软的云平台运作,利用微软的数据库和机器学习服务,密切关注交通状况,旅游动态以及发出预计抵达时间的通知,还能与Outlook连接来通过数据分析建议最快路径等等。最让人饶有兴味的除了“云计算+汽车”的新功能,还有竞争对手亚马逊的反应,毕竟微软获得与宝马的合作意味着挖了亚马逊的墙角。但亚马逊并未发表评论。
云计算已经有九年历史,作为风口的时间显然并不短,“风口猪能飞”所暗示的普惠特性已经逐渐淡去,“竞争—细分市场创新—再竞争”将越来越成为云计算这一战场的常态。亚马逊、谷歌、微软以及最近发力的英特尔,都在将业务重心转移至云计算,为了避免竞争以及价格战,四头巨象奔跑的方向已经有所分化,竞争在此基础上阶段性地持续发生。
具体来看,亚马逊进军高安全性云服务市场(比如接触银行业巨头)以及服务缺乏基础设施的初创企业的战略已经初现端倪。谷歌则开始将目光投向大企业,普华永道、通用磨坊、可口可乐、百思买和HTC等公司均已成为谷歌云计算服务的客户。今年3月苹果也从亚马逊转向谷歌。微软则致力于挖掘现有的以Office为基础的关系进行云服务的拓展,这在与宝马的合作中可以看出。
德国电梯制造商蒂森克虏伯使用微软云进行电梯监控维护
网络经济中存在的网络外部性决定了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经济范式。也就是说,在网络经济中,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的其他人的数量。这使得先发者易于取得关键性优势。根据此前花旗银行的研究,亚马逊的云服务业务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48%提升至2018年的68%。这份研究所要表明的,正是亚马逊的先发优势将形成良性循环。但是,这份报告显然忽略了这种局面的维持也有前提条件——高转移成本。
如今,不论是亚马逊自身还是英特尔的新芯片,都在解决转移成本的问题。亚马逊在上个月推出的数据库迁移服务(AWS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英特尔这次宣布与CoreOS和Mirantis Inc.这两家初创公司合作,就是为了简化企业在互相竞争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间,以及自身数据中心和云之间转移云计算工作。这个新的细分业务显然将大大加强云计算市场的需求流动性——转移变得更廉价,这当然也意味着竞争强度会加大。即便如此,就连亚马逊也在奋力推进这项业务,显而易见,就算亚马逊不做,其他巨头也会做;再者,就算亚马逊的客户转而选择微软或谷歌为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也可以提供迁移服务。再说得直白通俗些,即便生意被人抢走了,也还可以帮着挣一趟运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