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思科智慧城之后,广州创新发展又添国际创新动力!6月26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在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举办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正式落户广州。
以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成为拉动广州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一季度广州经济数据显示,全市GDP同比增长8%。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8.3%,其中,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65.9%。思科、微软等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商陆续在广州布局云产业,这将为广州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注入更加强劲与高效的原动力。
挑选全球优秀项目在广州孵化
6月26日,正值2016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世界经济与交流的火花在天津碰撞。天津梅江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内,在广州市长温国辉,广州市政府秘书长、荔湾区委书记唐航浩,荔湾区长刘捷以及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赋等人的见证下,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正式落户广州。
“微软+广州”将引发怎样的化学反应?据荔湾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项目将以双方认可的运营合作伙伴为支撑,以“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核心合作重点,为“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新创企业提供支撑。据透露,项目拟选址荔湾区白鹅潭立白中心建设该项目,面积约2000平方米。
“借助专业运营团队,每半年从全国乃至全球选择优秀团队到广州孵化,并与荔湾规划的产业进行对接”。荔湾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说,此次合作将打造一个能够真正吸引创业者,并助其取得成功的初创企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及相应的支持和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创业发展生态环境,打造广州市荔湾区新的产业新高地”。
“互联网+创新”将是双方未来的合作方向。微软将利用自身的产品和技术资源和优势,联合荔湾区本地科技企业共同探索将“互联网+创新+大数据应用”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3D打印、经贸物流等领域的可能性。双方逐步探索提升大数据应用扩展,共同探讨适用于广州市“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框架方案。同时逐步建立协助荔湾区在人才培育、培训认证等人才培养项目的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在智能终端制造与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今天的合作是很好的里程碑,项目合作关注人才培养和高科技。”贺乐赋说,微软希望在广州当地培养更多软件企业,通过开发解决方案,帮助当地企业发展。“我们有针对各个行业的解决方案,在国外也有很多合作伙伴,希望可以吸引他们来广州发展”。
“微软云”孵化成功率可达70%
直到合作备忘录签署前几个小时,荔湾区政府和微软还在为合约的文字作最后的修订完善。此前,为了便于双方沟通合作细节,荔湾区政府工作人员往往是晚上加班,以便和美国微软总部的办公时间相对接。事实上,从双方开始沟通到最终签署合作备忘录,仅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
早在今年4月6日,荔湾区招商办人员到天河区太古汇微软广州公司拜访考察,了解微软孵化器项目与落户当地政府的合作模式以及目前微软孵化器在国内的成功案例。当时,荔湾区招商办人员向微软广州公司介绍了荔湾区的投资环境,以及目前广州市、荔湾区出台的与孵化器相关的扶持政策,并邀请微软公司到荔湾考察。
5月20日,荔湾区副区长方武明和市投促中心副主任谢晓辉在荔湾区政府会见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胡逢时。5天后,刘捷和谢晓辉在荔湾区动感小西关园区会见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康毅和胡逢时等人,刘捷介绍了荔湾区孵化器园区的基本情况,并向微软推荐了多个载体。
5月27日,方武明带队考察长沙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参观了路演现场和平台建设第一、二期场地。6月14日,刘捷会见了微软全球公共事业部副总裁桑迪古普达,双方就6月26日在天津达沃斯论坛期间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达成共识。
短短三个月内,荔湾区凭何吸引微软?“荔湾区商贸基础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错。”黄美娟说,荔湾区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教育、医疗水平较好,总体来看性价比高,有吸引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
荔湾区现拥有纳入登记的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共1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在孵企业589家。全区孵化器总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孵化面积近17万平方米。全区创新创业载体35个,载体总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
近期,荔湾区将构建集总部运营、研发测试、金融结算(第三方支付)、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对照《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重点工程和领域,完善孵化器创新链条,争取未来5年新增5个国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工业智造生产平台。
据介绍,“微软云”的孵化成功率可达70%。黄美娟说,每半年从全国乃至全球筛选苗子团队到荔湾,为其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企业孵化到一定阶段后,就进入荔湾区的加速器进一步加快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引技、引智,这是微软团队的强项”。
布局云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
微软此时携手广州打造“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正好与广州蓄势待发的云产业布局,以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战略规划紧密契合。
广州“十三五”规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0%”。根据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8.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65.9%,已经逐步靠近“双70%”的目标。此外,2015年,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
目前,广州正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在贺乐赋看来,广州在物流、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对双方日后的合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与荔湾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在‘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方面,期待与广州有更深的合作”。
事实上,微软云产品在中国正进入市场快速增长阶段。据IT行业媒体报道,2014年3月,微软云正式已经在中国正式商用,目前已拥有海尔、蒙牛、小米、乐视、吉利汽车、华山医院等超过6.5万家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服务领域涉及医疗、汽车、影视、快速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公司4月发布的2016第三财季报告显示,智能云部门营业收入录得61亿美元,占总营收27.6%。
早在今年4月,美国思科中国创新总部正式签约落户广州番禺区,并计划携手10个战略合作伙伴,与广州共建中国首个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年产值规模超千亿元、全球领先的智慧城。
台湾大同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郭文艳表示,思科主要是做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而大同为信息网络提供机电设备以及电力规划、节能减排等智慧服务,智慧制造、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两者协作。
“公司与思科已有14年的合作经历,未来将共同拓展国内的智慧教育市场。”广州本土企业易和技术董事长陈越告诉记者,根据签约计划,易和信息与多方达成初步意向,将在创新城设立总部搭建数据中心,开展校外教育资源平台业务,用于整合现有的成人教育、幼儿教育、课外辅导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