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犹如江湖,各种排行名目繁多,产品性能、战略前瞻性、企业执行力等统统拿来作为比较的指标。对于有些哗众取宠的排行榜大可一笑而过,但是有些排行榜确实货真价实,比如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Gartner魔力四象限、Forrester Wave等,都被当成各细分领域的风向标。
在国外,很多企业客户在选择IT解决方案供应商之前,习惯先分析一下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的研究报告和数据,比如Gartner的魔力四象限,以报告显示的IT解决方案供应商具有的技术领先性和前瞻性,以及执行力等因素作为日后采购的依据。现在,越来越的中国客户也开始借鉴这种方法。厂商能够进入Gartner魔力四象限或Forrester Wave这样的行业权威报告,意味着该厂商的综合实力得到了业界的全面认可,是用户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从2011年成立IT产品级至今,华为在IT领域的努力和成绩逐步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屡次进入Gartner魔力象限、Forrester Wave等行业权威报告,并且位置不断提升。无论从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丰富程度,以及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衡量,华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IT市场的领导者。
根据2015年IDC中国市场虚拟机和云系统软件研究显示,2015年全年,华为在中国市场整体排名第2,市场份额达26.25%。
如今,企业正面临云计算变革时代的新挑战,就更需要一个强大的、稳定可靠的、灵活应变的IT基础设施平台。华为IT的愿景是:致力于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云架构的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先者。华为的IT战略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不谋而合。
实力就是这样提高的
华为进入IT领域率先从服务器市场实现了突破。坚持走开放道路的华为,始终以x86服务器为重心,并不断在高端企业级关键服务器领域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
华为服务器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与过去这么多年不断的积累和持续创新密不可分。早在2014年,华为就作为唯一新增的厂商首次进入Gartner的x86服务器虚拟化魔力四象限。2015年,作为业界7家主流服务器厂商之一,华为在Gartner的x86服务器魔力四象限中的位置,在产品战略和市场表现维度上均有进一步提升,与同属第二集团的4家厂商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向第一集团的两家厂商进一步靠拢。
在2015年Gartner IT市场时钟报告(《 Gartner - IT Market Clock for Server Virtualization and Operating Environments,2015 》)中,华为FusionSphere凭借其强劲的产品能力和市场表现,从2:10顺时针前进到3:40,进入“Choice”象限,在产品成熟度和市场表现上均有较大提升。
华为服务器业务的进步只是华为整个IT产品线实现飞跃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为准则,致力于提供端到端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华为的整体实力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全面提升。对此,Gartner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华为FusionSphere在新兴市场已有数百个成功应用的案例,在中国,华为FusionSphere拥有更多的商业客户数量;作为OpenStack金牌会员,华为已经成为TOP10贡献者,并且利用OpenStack扩展其他市场,以增加其作为云基础设施的吸引力;华为拥有基于服务器硬件和虚拟化软件的完整产品堆栈,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具有颠覆性替代能力的厂商。
从产品的技术指标到市场占有率,再到客户的反馈,各类数据充分说明,华为已经成为中国IT市场的佼佼者。
领先源于实干
云计算对于任何一个IT企业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它考验的不仅仅是IT厂商提供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技术能力,更是对包括企业的云计算思维和战略、云应用的创新能力、云方案的实施能力,以及云生态圈的构建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实力的考验。
华为是否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并从众多云转型的先锋中脱颖而出呢?
提前透露一个好消息:今年8月31日至9月2日,融合了华为云计算大会(HCC)等多个重要会议在内的“Huawei Connect 2016”大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据悉,华为将公布新的IT和云计算战略,值得期待。
从2011至2015年,华为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华为云计算大会(HCC),始终不变的“精简IT,敏捷商道”的HCC大会精神已经深入人心。简化IT应用,构建更广泛的云生态,成了华为在云计算领域开疆拓土的基本原则。
温故而知新。2011年,华为成立IT产品线,并在深圳举办第一届HCC大会。这是奠定华为IT和云计算基调的一届大会。此后,华为沿着云计算的道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索。?2012年,第二届HCC在上海举办,华为明确提出了IT产品线的愿景——“精简IT,敏捷商道”,并正式发布了其高端存储产品。2013年,HCC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了国内云计算业界的一个风向标。在本次大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融合(Fusion)新战略。2014年的HCC,汇聚了业内60多家主流企业,大会共设置28个主题论坛,包括300多场演讲,超过11000名观众在现场、13000人通过网络参加了本次大会。
2015年,华为HCC吸引了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0名现场嘉宾。除常规的演讲以外,大会还设立了35个分论坛,以及239场开放演讲,内容覆盖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金融、政府、教育、媒资等不同行业的用户在会上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华为在2015年HCC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云业务定位。
华为企业业务的两大核心战略是“聚焦”和“被集成”。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华为IT产品线聚焦三大硬件平台、三大软件平台和一个解决方案。三大硬件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中心网络,三大软件平台包括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FusionInsight大数据平台和FusionStage PaaS平台,一个解决方案是指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企业用户最看重以及目前需求最迫切的私有云市场上,华为处于领先地位。今年2月,Forrester新发布的报告《The Forrester Wave: Private Cloud Software Suites, Q1 2016》中,华为首次入围并荣获“强劲表现者”(Strong Performers)称号。华为是进入Forrester wave全球私有云软件套件报告的唯一中国厂商。
Forrester认为,一个领先的云供应商不仅应具有虚拟化的数据中心,还应具备先进的自服务界面与权限控制接入、基础设施发放、管理以及统一接口能力。而华为基于OpenStack的FusionSphere软件在网络服务和平台支持、业务自动发放、工作流设计接口以及服务支持等方面,显示出了非常强的实力,位列Forrester wave报告的高分榜。另外,Forrester还特别指出,华为是唯一在评估中能够确保响应时间、服务可升级直至现场支持等SLA服务指标的厂商。在众多私有云供应商中,华为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竞争力的选择,并且以最高级别的服务支持交付最坚实的解决方案。
围绕融合、开放、敏捷三大核心理念,华为私有云解决方案可以使企业的业务与流程更加敏捷高效地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推动企业生产方式持续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华为致力于成为帮助客户从传统架构向云架构转型的最佳伙伴。”华为云计算产品线总裁任志鹏表示。
在云计算领域,华为并不仅仅在私有云方面一枝独秀,而是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领域全面开花,并在深挖行业的基础上,采取聚焦IaaS层、使能PaaS层、聚合SaaS层的策略,展自己之所长,并充分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和能力,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云生态圈。截至2015年12月底,华为已拥有500多家云计算合作伙伴;服务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500家客户,覆盖政府及公共事业、运营商、能源、金融等行业,全球累计部署超过140万台虚拟机;此外,华为还在全球共部署了660个数据中心,其中255个是云数据中心。
云计算与开源密不可分。在开源这个问题上,“源于开源,强于开源,回馈开源”已经成为华为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早在2013年,华为就成了OpenStack的金牌会员。2015年,华为通过OpenStack Powered认证,2016年又荣升OpenStack董事席位。为OpenStack的忠实拥护者,华为在三年时间里,从OpenStack Juno到在研的Newton版本,代码贡献率持续提升,目前居全球所有厂商第六、中国第一。此外,华为在OpenStack社区还拥有6个项目PTL和21个Core(核心开发者)。随着OpenStack、开源技术逐渐被广大行业用户所接受,华为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也开始大行其道,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上的生力军。
华为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云战略,到现在整整一周年。在过去这一年中,华为加快了在企业云市场的布局,在多个城市部署云数据中心,为当地政府和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云服务网络,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华为企业云已经成为全国网络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云服务商。
华为正向着企业IT基础设施云架构的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先者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迈进。
引领云转型
行业云是一个具有万亿元规模的大市场。因此,华为将行业云当成了云落地的突破口。在2015年HCC大会上,华为发布了BDII(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行动纲领。这一纲领作为华为行业云落地的指南,指导着华为在电信、金融、媒体、政府和公共事业等诸多领域进行行业云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在公有云方面,华为的态度十分明确,就是优先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助力他们为行业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电信运营商通常拥有丰富的数据中心资源、带宽,而且在运维方面有多年经验,而华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层面。双方在公有云方面是互补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找到更加有效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差异化。中国电信、德国电信等是华为在电信运营商领域树立的云服务创新标杆。
2015年,德国电信宣布,与华为结成公有云战略合作伙伴。在2016年3月举行的CeBIT2016期间,德国电信与华为联合宣布,开放电信云(Open Telekom Cloud)正式商用。德国电信选择华为创新的硬件和软件,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云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为其开放电信云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专家支持。
早在?2013年,中国电信国际公司在香港启动了“星云计划”,旨在通过建设一个布局全球的云服务平台,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提供优质的ICT服务。华为凭借丰富的云服务经验,提供了从咨询、规划、建设到运营的端到端云服务解决方案,协助中国电信国际完成了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全球统一的IT基础架构规划。截至目前,华为利用其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网络,已帮助中国电信国际在香港、新加坡、洛杉矶、东京等地部署了10多个云数据中心节点,TCO节约20%以上。
无论是德国、中国电信,还是克拉玛依、大连、宿州等与华为共建云数据中心的政府客户,他们只是华为在云应用创新方面诸多成功案例的冰山一角。聚焦云基础架构整体解决方案的华为,已成为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和云转型的先锋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