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做“云”服务 终端企业难行

责任编辑:Jane

2011-06-18 08:11:02

摘自:中国电子报

上周,苹果公司公布了名为“iCloud”的云计算型服务,并宣布将于今年秋天正式上线。苹果是一家终端公司,尽管拥有自己的软件平台...

上周,苹果公司公布了名为“iCloud”的云计算型服务,并宣布将于今年秋天正式上线。苹果是一家终端公司,尽管拥有自己的软件平台;苹果又是一家极富创造力的企业,其举措往往成为行业风向标。尽管在滚滚而来的“云”风暴中,苹果只是一个追随者,但它的这一行为却可能将终端领域本来已经暗流涌动的“云”风潮推向明处,从而成为改变“云时代”游戏规则的一股力量。

逐渐被全社会接受的“云计算”概念由几家全球顶级软件企业提出,如今它正从一个前端的计算概念扩展成“云应用”、“云服务”等末端应用,这样的拓展给行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在云计算概念刚刚出现之时,终端阵营认为在“云”风暴中他们很可能是受害者:越来越多的存储和运算发生在“云”端,终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少,最终可能沦为一个显示屏和通信接收模块而已,如此,现有的行业生存法则就会改变。但是,云服务向各种功能的细化给了终端企业机会,毕竟终端依然是与消费者接触的最终界面。因此,回答一段时间以来困扰在终端阵营的两个问题——— 终端企业要不要建云平台?有没有优势建?其答案是:有一定优势且非建不可。主动拥抱云时代提供云服务,终端企业将可能因为掌控消费者而处于不败之地,纯“工具化”的终端企业只会越做越窄,越做越死。

事实上,苹果不是最早意识到“云”重要性的企业。HP收购Palm,英特尔收购WindRiver,都是为了提升软件实力从而提供整合后的云服务。索尼和三星是传统的消费电子企业,前者凭借集团在内容方面的强大实力利用云计算技术把数字音乐服务推广到欧美国家,相信以后也会扩展到影像和其他终端产品上。

后者正在开发名为Web-Centry的云服务项目,预计今年9月推出最终成果。

中国企业也没有忽视这一趋势。较早明确“云、管、端”概念的华为在去年年底发布其“端战略”的时候,就表示要通过两朵“云”(业务云和管理云)给终端用户带去简洁易用的体验,并将其应用程序商店的中文名起为“智汇云”;中兴手机也推出了名为“汇天地”的云服务平台;而做智能手机起家的宇龙酷派则于近日正式发布其“酷云”战略,宣布“酷云”是国内首家手机云计算服务平台。

实际上,在“云”概念大行其道之前,类似的服务理念早就在终端企业中盛行,当时所谓的“硬件只能卖一次,服务可以卖多次”就是出于这一考虑,而个性化的服务则需要基于后台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处理,也就是云计算出台的原因。

各类企业因最终用户的需求相同聚集在了“云”下,又各有各的特长和优势,最终肯定是“竞合”的关系。但就终端企业来说,以下素质更有助于企业个体在同行竞争中胜出:强大的软件实力;独有的资源优势(如索尼的内容资源,三星的上游资源);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整合能力,当然已经具有客户基础的更佳。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