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网络技术能顺应企业级数据中心发展速度

责任编辑:editor03

2014-03-10 17:25:55

摘自:天极网

从网络角度看,网络设备虚拟化、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及扁平化、多多站点流站点流量分担及负载均衡技术的引入引入,大大简化了数据中心网络分区。

从网络角度看,网络设备虚拟化、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及扁平化、多多站点流站点流量分担及负载均衡技术的引入引入,大大简化了数据中心网络分区、业务连续性和容灾方面的部署架构,同时在提升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和可管理性方面提供了技术便利。

一、网络虚拟化技术

出于安全性及可用性的考虑,一个典型的企业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事实上至少具备多分区的特点。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定位在集团化层面,为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提供全面服务,必然要求数据中心在多分区的基础上,需具备多用户、多分区的特点。不同的子公司(如独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管理策略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不同业务在同一套物理系统上运行时,需要在网络层面具备优异的隔离能力,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安全隔离,才能够实现多种业务整合在同一个网络系统上。

传统的网络技术可在多个层面实现逻辑隔离,比如采用VLAN/PVLAN/VSAN 等实现数据链路层的隔离,采用 VRF/VPN 实现网络层的安全隔离,但这些技术在实现时是基于同一个进程及管理平面。

现在数据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上提供了更高一级的隔离技术。通过虚拟交换机技术,一个交换机可以在逻辑上分为多个虚拟交换机,这些虚拟交换机之间是彻底隔离的,它们有各自独立的二层和三层的协议栈和进程,有各自独立的管理员,虚拟交换机之间是无法通过逻辑配置实现联通的。同时,由于他们的软件进程是完全独立的,当某个虚拟交换机出现问题的时候,不会影响别的虚拟交换机,实现了完善的故障隔离。通过虚拟交换机技术,数据中心把对安全要求高、原来必须运行在独立网络上的业务整合到统一的网络资源池上来运行,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调度,保护数据安全并节能减排。

二、板卡延伸技术

交换机板卡延伸技术从物理架构上来看和传统的交换机架构没有质的差别,但在简化部署和提升传统基于生成树(Spanning Tree Protocol)的局域网的稳定性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一方面,板卡延伸技术具备了远端交换机零配置的即插即用的特性,在交换机部署上线、应急更换等方面具备了快速灵活的接入能力,大大减轻了数据中心的网络运维压力。

另一方面,传统数据中心网络结构采用生成树协议进行收敛,二层网络的收敛时间会相对较长,同时会带来网络的不稳定因素,而且非常不利于故障的分析和诊断。板卡延伸技术通过IEEE 802.1qbh协议,将原本互联在一起的多个机柜交换机(Top of Rack,TOR)交换单元的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融合在一起,从而大大减少了网络节点,简化了网络拓扑。

板卡延伸技术综合了TOR 方式在布线上的优势和EOR方式管理节点少的优势。以思科公司的交换机为例,12 台TOR 交换机加2 台主控交换机的接入能力与2 台大型交换机的接入能力及逻辑管理相当,但大大简化了数据中心内部的综合布线。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