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华为/腾讯终极比拼:竞争、压榨与丛林

责任编辑:王李通

2014-05-02 09:15:17

摘自:元器件交易网

黄飞龙是深圳一个医生,以前当过程序员,经常以中医+程序员的身份参加我朋友蒋涛的程序员大会。陷入常量竞争,往往就变成了烧钱之争……团购模式出现是变量,但很快就千团大战,团购企业沦入了常量竞争。

黄飞龙是深圳一个医生,以前当过程序员,经常以中医+程序员的身份参加我朋友蒋涛的程序员大会。我跟他由此认识,也让他按过一次颈椎。

因为在深圳,黄飞龙经常给两个大公司的员工做治疗,一个是华为,一个是腾讯。

一个中医如何看待这两个公司的差别,很特别,也很真实:

1、华为是强势执行力文化,自上而下的执行,或者“压榨”。

黄飞龙发现:几乎所有来找他的华为员工病都一样:心供血不足,但因为体质不同,所以表现为有人肩痛、有人失眠……后来他就有意识问,你是华为哪个部门的啊?发现什么部门都有。华为是重度压榨,且压榨模式是一样的,所以不管哪个部门,大家都得一样的病,这是强势企业文化的特征。

2、腾讯是丛林文化,是基于用户体验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突破。

黄飞龙发现:腾讯员工各得各的病,大家病得不一样。这说明腾讯企业文化不错

3、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基因

传统企业过去是靠管理、靠渠道、靠洗脑来做市场,是执行力为王,就必须强调自上而下的强势。互联网公司只有一招:产品为王。要想产品为王,就必须调动一线的热情,甚至发动用户的参与。

你还在强调狼性文化吗?

前两天有个投资大佬,吃着饭,突然问我怎么评价王微(前土豆CEO,现在正做追光动画)。当着一大桌子人,完全没有准备,只能按照最主要的印象来,我说,王微是个变量。

我说,(我)从最早参加工作,在联想上班,学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竞争。竞争、常量竞争、变量竞争……常量竞争就是比大小、拼狠劲。

武侠片里的那些功夫技巧都是扯,两个人真打架,肯定大个打小个,如果是以命相搏,心狠的那个占上风。企业也是一样,大家做一样的事,体量大的占便宜。我体量大,争夺更多的核心资源,投更多的推广。所以,陷入常量竞争,往往就变成了烧钱之争……

团购模式出现是变量,但很快就千团大战,团购企业沦入了常量竞争

但王微是个变量。王微不会做和其他企业一样的事。或者说一样的事里,他也会成为独特的存在。而今天的王微做的是个大产业。在大产业里,做一个变量,因此值得关注。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上个月去见倪光南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前总工程师),回望前尘,小小感慨了下。

老联想的员工肯定都记得,进联想,要先“入模子”。公司拿出整整一周时间,把所有新员工拉到一个培训地,从早到晚,培训联想的企业文化、柳老板的思想方法。

我很清楚地记着,到第5天,从早起刷牙、上课报到、中午吃饭、晚上拼酒,到睡前道晚安,几乎都可以套柳传志语录。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