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域网(WAN)部署周期长、管理复杂度高、业务适应性差、系统不开放,已无法满足当前云计算、在线视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应用模式的发展。为此,重构广域网势在必行,而且应当首选软件定义技术,因为在WAN基础架构向通用硬件过渡之际,软件定义已成主导,更掌握了广域网重构变革的主动权。
软件定义引领广域网重构
传统广域网的“囧境”
传统广域网是一个复杂封闭、被动承载的网络,网络与应用相对割裂,其之间的关联必须依靠网络管理员手动关联,并且此种关联是静态的,无法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近年来高清视频、物联网、云计算等需求越来越多,以及前面提到传统广域网所面临的问题,频频困扰着网络运维人员,也制约着企业IT发展。
同时,不断出现的应用需求则导致广域网的流量模型发生变化,网络需要承载越来越多的应用种类,流量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些都在考验着广域网的承载能力、业务适应性。关键的是,如何让应用按需驱动网络,而网络又能动态地适应应用,在现有的网络架构上遇到这些问题的话,恐怕都很难被有效解决掉。这时软件定义的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SD-WAN是啥样子?
已在数据中心、园区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规模部署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现在已从概念走向了商用推广阶段,虽然广域网和数据中心网络不一样,但在满足用户应用的需求点上是一致的,因此,将SDN引入广域网领域中已成为目前业内的普遍共识,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的时代即将开始。
那么软件定义广域网该是个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关键的就是要让广域网成为一个主动网络,可以实时感知应用,适应应用的需求变化。通过集中的控制平台以及南向协议和北向接口将用户的应用系统和网络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实现网络架构开放。
引领广域网重构的五大魅力
作为重构广域网的SD-WAN,其不仅能够提供与SDN相同的优势,而且还具有五大优势“魅力”:
一是自动化方面,通过解析用户定义的需求和策略,SD-WAN可合理分配网络资源,自动转换为合适的网络模型,将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业务自动部署,压缩上线周期,达到网络从功能型向服务型转化的目的。
二是可视化方面,SD-WAN可利用丰富的探测、采集手段收集网络运行状态及应用流量等数据,通过分析+整合,即可从设备、链路、应用等多个层面与维度向用户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呈现,简化广域网运维管理。
三是全局视角,为了保障业务质量并提高网络利用率,SD-WAN可通过集中的控制平台,对网络中的设备和链路进行抽象和虚拟化,形成统一网络资源池来实现全局视角的管理和控制,优化流量分布。
四是智能控制,SD-WAN可从用户应用需求点出发,依据当前网络运行状况,借助全网视角为应用动态地选择可满足带宽与质量需求的最优路径,并能根据网络和流量变化动态调整。
五是开放性,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架构,SD-WAN可使各组件解耦,从设备到控制器再到APP提供多层次、不同抽象度的API,让整个网络可定义、可编程,还能差异化定制网络服务。
结束语
目前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在广域网规模部署软件定义技术时,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开放性和兼容性,现阶段只有通过编排器来解决互通的问题,不过相信随着SD-WAN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一个智能化驱动、具有主动特色的下一代广域网已经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