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码正是华为一直在积极倡导的5G技术,在极化码的技术研究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技术上已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大量专利,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很快推出商用产品,试想若是标准落在别人手中,就需要按照人家的标准来设计产品,自然慢人半拍,而且还需要交大量的专利使用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翻身。其实,在3G的时代,我们也推出了TD-CDMA技术,可惜的是全球只有中国及少数几个国家采用了这一3G技术,和欧美的3G技术在市场使用范围上无法相比,这使得TD-CDMA技术也发展得不够快,中移动的3G网络没有了在2G时代的大幅领先优势,现在中电信CDMA2000和中联通WCDMA技术,获得了不少原来移动的用户。到了5G,这种情况应该会有所改观,中国的通信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在国际通信舞台上也有了自己的位置。华为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是世界第五大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在全球的移动通信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它们的5G技术研究也走到了世界前沿,引领未来通信发展的方向。俗话说:“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式卖方案,一流公司卖标准”,非常符合市场现实,只有掌握了行业的标准,才能获得超过50%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这样的公司永远在市场上富有竞争力,不会被拉入价格仗的队列中。纵然。不少公司为了获得订单通过价格战打得焦头烂额,拥有技术标准的公司则通过专利许可也可以大赚它一笔,就比如卖手机的,大部分卖手机的企业都需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而且是按照台数交的,卖的越多,需要缴纳的专利费就越多。
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知道了,极化码是5G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之一,说是之一是因为还有Turbo码和LDPC码,三种编码都有可能成为5G的技术标准。Turbo码是3G和4G时代使用的标准,阵营代表是Orange和爱立信,由于4G最大速率不过1Gbps,Turbo码还能应付,但遇到更高速率5G时就遇到了瓶颈,所以在5G标准上,Turbo码获得的支持很少,5G基本就成了LDPC码和极化码的战争。LDPC码是传统通信标准巨头高通提出来的,其实LDPC码在1963年就被人提出了,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1996年,在Turbo码的基础上对LDPC码重新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逼近香农限的优异性能,并且具有译码复杂度低、可并行译码以及译码错误的可检测性等特点,很快成为了信道编码理论新的研究热点。很快LDPC码就在5G标准的争斗中占得先机,成为5G eMBB场景数据信道的数据信道编码标准,LDPC阵营代表是高通、诺基亚、英特尔和三星。极化码也不甘示弱,很快在2016年11月,正式成为5G 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编码标准,极化码阵营代表就是华为。当年这则消息着实让国内的媒体兴奋一番。在5G eMBB场景中,高通和华为各拿一局,成为5G标准的代表。根据阵营代表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场美、欧、中三方角力的通信标准之争,欧洲Turbo码已经走向没落,美国LDPC仍是宇宙中技术最强一方,中国极化码成为了挑战者的角色。有人会有疑问,不是说5G标准还没出台吗,怎么就已确定了LDPC和极化码为标准。是因为eMBB只是5G的一个应用场景,5G包括eMBB、mMTC和URLLC三个场景。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极化码只是成为了eMBB控制信道编码标准,还有两大场景的5G标准悬而未决。所以,极化码能成为eMBB场景的控制信道标准,此时就认为华为赢得了5G的战争还维持尚早,准确地说是只取得了5G标准1/6的胜利,后面还有两大场景标准虚位以待,让我们看极化码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
前段时间的中兴事件让人难以忘记,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就要被人牵着鼻子走,我国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缺芯问题的时候了。在通信领域也是一样,我国再也不能仅作为一个制造者的身份出现,要在标准领域博得头筹,更有话语权。未来的国家战争就是技术的战争,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最可能赢得战争,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