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LTE-A的规模商用带来了一系列新技术的诞生。3GPP对无线新技术的定义和发展,从R11开始,关键是CoMP、eMBMS等。CoMP(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 )是指包括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在内的多个站点天线,以一种协作的方式进行接收/发射,用来改善用户的接收信号质量,降低小区之间的干扰,提升小区边缘用户吞吐量以及小区平均吞吐量的新技术。e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具备一对多的传输优势,以此来更高效地利用现有频谱和移动网络,给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大带宽内容的技术,同时提升同频的网络传送效率,变干扰为增益。
我们知道,传统GSM/UMTS移动回传网络中,所有的基站业务必须先汇聚到BSC/RNC,由BSC/RNC去分拣和决定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这在物理位置上割裂了Backhaul和Core,形成一个网络拓扑的裂谷。从用户带宽维度来分析,GSM/UMTS基站带宽的最高吞吐率只有42Mbps,从而使网络的带宽能力和用户的带宽需求之间也形成了明显的裂谷。
而LTEHaul跨越裂谷的核心,就是LTE/LTE-A带来的新技术提供了超宽带、零等待和无处不在的连接,从而为用户带来高速、高质量以及简单自由分享的业务体验。LTEHaul从网络架构上拉通了FrontHaul、Backhaul和Core,跨越了传统GSM/UMTS的架构和带宽的瓶颈;同时,通过SDN技术实现承载和控制分离,远端海量的CSG(Cell Site Gateway)和SCSG(Small-cell Cell Site Gateway)可在ASG(Aggregation Site Gateway)上实现集中管理和业务自动配置,不但大幅简化了管理和运维难度,而且帮助运营商节省超过60%的OPEX,并可实现新业务的快速布放
LTEHaul架构的变化
MBB流量的持续增长及LTE大带宽的特征(150Mbps/eNB,中国某移动运营商规划数据),决定了在密集城区,高频谱无线网络(2.6/3.5GHz)成为必然选择。高频的LTE基站覆盖能力远小于当前的GSM/UMTS基站,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基站来补充覆盖,站点数量因此会线性增长10倍。同时,高频谱无线网络在带来大带宽业务的同时(峰值带宽相比3G增长10倍),也产生了热点和盲点,FrontHaul的场景产生了。
如图1所示,相比传统的GSM/UMTS架构,LTEHaul网络架构有两点变化:FrontHaul位于Backhaul之前;BSC/RNC节点消失,在架构上拉通了Backhaul和Core

FrontHaul=室内热点+室外热点
FrontHaul的场景发生在传统GSM/UMTS的Backhaul之前,可细分为室内热点和室外热点两个场景。而室内热点覆盖又分为 Wi-Fi场景和 Small cell场景。
Wi-Fi移动回传场景主要集中在移动办公区、咖啡厅、机场等场所。由于用户移动性不强,且有GSM/UMTS网络覆盖,这些场景的共同需求是:保证大量数据业务的质量,不考虑语音覆盖及漫游。该场景存在回传介质的多样性(P2P光纤、PON、铜线等),RRU取电困难等问题,因此,任意媒介接入的能力和远程POE供电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大量的远端节点需要维护,OPEX成本高。这就要求回传网络必须具备易安装(即插即用)、免维护(接入虚拟化)的软能力,同时具备更小体积、更低功耗的硬能力。
Small cell回传的场景主要集中在购物中心等区域,它的特点是用户移动性强、覆盖区域广,同时有大量的语音和数据业务接入。在这些场景下,不仅要保证用户语音和数据的业务体验,还要保证业务的快速部署。这就要求回传网络不仅具备任意媒介的接入能力和RRU的远程供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H-QoS调度能力,同时,易安装、免维护、即插即用是TCO成本降低的基本要求。
室外热点覆盖主要指Small cell 的室外场景,大多分布在繁华的步行街、城市广场、露天咖啡厅等区域。这些区域具有人流量大、话务量高、话务呈带状分布等特征,其主要特点是站点部署环境复杂(需要安装在墙壁、灯杆、电线杆等上面)和回传资源的多样性。
其中,站点部署环境复杂要求回传设备具备“0站址”的全室外设备接入能力,同时具备友好性,且方便隐蔽、防水防雷、环境适应能力强。回传资源多样性是指街边柜资源存在P2P光纤、铜线、GPON等多种接入资源,这就要求回传设备支持任意媒介的接入能力和任意媒介时钟同步能力。对于没有有线资源可用的场景,全室外微波是唯一选择,且具有快速部署(球面微波快速对焦)、快速开通(USB配置)、免维护等特性是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