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创新和乏味并存的双面时代——服务器技术几近工业标准化、网络技术平民化、存储技术的创新几乎全依赖软件、底层基础设施的竞争点也在软件、安全领域硬件创新乏善可陈,多乏味!但另一面,却令人兴奋,各种超出想象的软件工具接踵而至,软件世界越来越丰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工具越来越简便——这是一个软件引领IT产业创新的时代。
对于IBM来说,软件软新的能量从其财务报表里就能一览无余,例如第三季度IBM的财报显示,当季营收262亿美元,其中系统科技部为45亿,而软件集团的营收为58亿。当然,更能代表IBM软件创新能力的,是一个老名词——随需应变On Demand。有多少人记得这个词?2003年,IBM前任CEO帕米萨诺推出该战略时,IBM对其的定义是继电子商务之后影响IBM未来十年打法的全新战略。今天,这个词被一个回忆传承,这就是IBM IOD(Information On Demand,信息随需应变)大会。
作为IBM公司五大软件品牌之一IM(信息管理)的年度最大用户会议,首届IOD大会于2006年在美国举办。2010年IBM的IM产品线拆分出IM、BA和ECM三条独立软件品牌,而今年10月底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IOD大会则首次针对这三条产品线分别举办专项论坛。
就是这次大会,成为IBM在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出发点。
Clobile带动大数据时代
如果说,你看到大数据(Big Data)只是一个名词,那么它的背后就是一个全新时代——Clobile时代(Cloud+Mobile)的涌起。就是这种云+移动互联的普及应用,催促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数据”时代的诞生:每天,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传感器、移动设备、在线交易和社交网络生成上百万兆字节的数据;每个月,人类发布 10 亿条 Twitter 信息和300 亿条 Facebook 信息;据统计,全球 90% 的数据都是在过去两年中生成的;而全世界在用的移动设备共计共有一万亿台,预计到 2016 年,全球的移动商务市值将达到310 亿美元。在信息爆炸时代,不同规模的企业和机构都在奋力追赶“大数据”发展的速率和步伐,期待通过对大数据的有效运用,改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客户和受众的体验。
2011年的《IBM -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评论》(IBM/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显示:在对全球 100 个国家及地区从事 30 个行业的 3000 名高管进行的调查中,有60% 的受访者表示无法有效利用所有数据。而近期 IBM 对 64 个国家及地区从事 19 个行业的 1700 名首席营销官开展的最新调查更是进一步体现了出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调查结果显示,71% 的首席营销官表示他们的企业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来应对数据的大爆炸。
在IOD 2011的会场,可以感受到规模宏大四个字的气势。坐在二楼望过去,黑压压一片,规模超过万人,这种技术型的会议如此受追捧,的确令人感受到IBM技术创新的凝聚力。
“Turn insight into action”是IOD2011的主题,而analytics、infomation governance和big data就是大会的三个最热门词。此次会议期间,IBM推出全新的面向不同工作场景的大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及解决方案,覆盖从移动设备、数据中心,到IBM SmartCloud 云计算平台等多个平台,包括infoSphere Biginsight、SPSS Statistics20.0、infoSphere information server 8.7、infoSphere Master Data Management。Cognos Mobile将数据分析延展至移动终端,生动诠释了IBM对于Clobile时代的高度敏感。
值得一提的是,IBM还同期在苹果iTunes Store上推出免费应用软件(App)下载,帮助广大金融服务、卫生、政府、传媒、营销传播、零售以及旅游运输等重要行业的专业人士随时随地进行商业分析,并从中获取价值。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软件集团及系统与科技部总经理Steve Mills 先生表示:“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和机构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高效集成软件、硬件、解决方案等各种现有资源,更为有效地处理迅速激增数据?如何利用分析预测商业趋势、获取深刻洞察,从而把握激烈竞争中的主动权?如何简化流程、降低成本,通过最为便捷快速的方式创造最大价值?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带来新的可能性——我们相信,IBM此次推出的全新大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及解决方案就是为客户带来全新可能性、制胜‘大数据’时代的前沿技术。”
争霸疏略长短有序
对于信息随需应变的探索,IBM在2005年就开始了。
2006年,IBM对外正式发布IOD(Information On Demand)概念,即信息随需应变。在这一理念下,IBM将把眼光从单纯的生产数据以及数据支撑业务的信息系统性地转向如何帮助用户的把数据用。自制定IOD战略以来,IBM一直在倡导信息随需应变,并致力于将业务数据转换成企业资源的技术创新,其目标就是驱动“数据”到“信息”再到“智能”和“洞察力”的转变。
在IOD 2011上,IBM祭出的大数据时代争霸术非常丰富,包括:
?全新的云端 Hadoop 分析软件InfoSphere BigInsights可以在 30 分钟内安装完毕、投入运行。新软件能帮助员工挖掘大量来自社交网络、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等不同来源的非结构化数据;
?针对 iPad 用户推出的全新移动分析应用软件Cognos Mobile可以随时发现和搜索到任何类型的数据,并具备定位分析功能;
?拥有映射功能的全新预测分析软件SPSS Statistics 20.0可应用于众多行业,特别是对市场营销活动、零售店分配、犯罪预防和学术评估进行分析预测;
?全新InfoSphere Information Server 8.7可在后台筛选所有类型数据,并按照数据质量级别进行排列,有效维护数据安全,为商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一直以来,IBM在市场教育方面肯花精力,这是老传统,有业界老大风范。在IOD 2011期间,IBM宣布,推出了一个针对希望拓展Hadoop技能的人群推出网站BigDataUniversity.com,专门讲解Hadoop、流式计算、开源软件开发等基础知识,同时亦有数据库管理技巧等免费课程。
特别有趣的是,IBM刚刚在大会上宣布将开发NoSQL相关技术,Oracle马上就宣布已经有相关产品推出。实际上,针对全新市场需求的新一轮技术争霸赛,在传统数据库市场刚刚拉开序幕。以前的数据库市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等种类繁多,而随着大型网络的普及,最终造就了像DB2、Oracle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兴旺发达。而今天,数据库市场几近饱和,市场几乎没有兴奋点,突然就遇到了“大数据”时代迎面撞来,各厂商的兴奋不言而喻。例如,Oracle选择的就是将Linux操作系统、虚拟化平台、ZFS存储设备和Sun刀片服务器硬件整合在一起的思路, 铁了心推“一体化”战术,例如在Exdata的基础上,推出了mini EXdata------database appliance。IBM其实是all in one的鼻祖,lotus宝箱、魔力宝箱、数据库宝箱等,当年的400一体化机做得非常到位,那时候lotus宝箱就是协同协作的典范。这个思路是不是不再受IBM追捧?其实“软硬结合”是IBM的强项,例如“蓝云”就是最佳例证。IBM既有DB2这样优秀的关系型数据库,也有于2010年收购来的数据仓库与数据分析专业厂商Netezza,合力在数据仓库领域拼抢市场,想必自有一番精彩。但是,IBM强调的并不是“软硬结合”或者“一体机”这样的小战术,它的发力点在数据优化和分析上,所以我们能够看到DBA已经成为IBM内部与云计算相并列的两大战略之一,在通过云计算统一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基础上,利用DBA将软件分析、挖掘、管理、优化等技术落到行业应用上。IOD 2011展示了许多来自银行、保险、零售、传播和数字化娱乐业等行业企业使用基于IBM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案例,例如利用BigInsights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出全新的客户体验程序;例如SPSS Statistics 20.0 统计软件的新映射功能,卫生组织可以更加直观地监测事故或疾病高发区域,也可识别一个州或整个国家范围内多个地区的护理情况差异;而全新InfoSphere Information Server 8.7 软件支持将大数据作为来源和目标进行整合。
无论是大数据时代,还是ClobileA时代,沉默的传统数据库市场正在迎接全新的、基于信息价值的争霸赛。
【蓝色经典】大数据管理及分析技术
?丹麦能源公司 Vestas Wind Systems 通过使用 IBM 大数据软件分析拍字节级别的天气数据,改善风力涡轮机的放置位置,从而获得最佳能量输出效果——以前需要数周方可完成的分析现在仅需不到一个小时;
?XO Communications 公司使用 IBM SPSS 预测性分析软件后,将客户流失率降低了将近 50%。该公司得以预测客户行为、发现趋势,并识别可能转移到其他运营商的客户,从而采取相应措施,稳定客户群;
?[x+1] 是一家端到端数字化营销平台提供商,该公司正在使用IBM Netezza 数据仓库实时分析海量的广告数据,帮助其客户实现了 20% 的数字化销售增长;
?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奥美正使用 iPad 版 IBM 分析软件帮助员工分配资源、跟踪使用率,并随时发现新的财源;
此外,赫兹公司、培根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爱尔兰海洋学会、Technovated 公司、TerraEchos 公司、安大略理工大学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众多客户均在通过 IBM 业务分析解决方案应对不断增加、高速流通且种类繁多的大数据,并将之用于制定可以改变其所在行业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