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的概念曾成为90年代计算工业界的一个商业策略,是建立分布计算机环境的必要条件。一直以来,数据中心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厂商们则“各自为战”,自己研发自己设计。这样就造成了设备规格难以统一,用户升级和维护非常麻烦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英特尔成立了开放数据中心联盟ODCA(Open Date Center Aliance),将很多大型的巨头企业吸引进来,大家一起制定开放式数据中心的各类标准,通过运用一套明确规定并标准化的硬件及软件产品让数据中心与其它IT设施互相作用。与此同时,网络巨头Facebook也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建设中遇到难题,每年耗费在数据中心的人力和物力都异常大。在2011年4月,Facebook成立了OCP(Open Compute Project),这是一个硬件开源组织,主要关注在存储设备、服务器主板、服务器机柜、虚拟I/O、硬件驱动管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方面的技术,期望能够把数据中心的所有硬件设备尽量标准化,订单交出去,任何一个代工厂都可以生产。OCP的这种想法与ODCA不谋而合,所以两者经常一起在数据中心领域发生,希望通过制定一些行业开放性标准来推动数据中心走向开放。
对OCP和ODCA有所了解的人不难发现,这两个组织都是由数据中心的使用者发起的,并吸引其它大型的数据中心使用者来参与,几乎看不到设备厂商的身影。像ODCA就拥有宝马、中国人寿、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万豪国际集团、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等企业加入,目前已有超过280家来自全球的IT应用领先企业加入联盟,这些会员全年累计的IT预算支出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组织本意也是要将设备厂商拒之门外,从来都是由IBM、惠普和思科等主要IT厂商制定的标准,这些众多的数据中心客户反而被厂商制定的标准牵着鼻子走。现在客户自发组织起来开始反抗了,希望制定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厂商遵循联盟制定的开放标准,从而大幅降低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向厂商要利润。看看这些年IT厂商过得多滋润,数据中心各种产品技术隔离,没有统一标准,缺乏互通性,这让数据中心客户为之多付出了很多人力和资金,现在它们要联合起来进行反抗了,打破原有这种不对等的合作方式。
既然没有了设备厂商的参与,这些组织缺少了实际技术的积累,这样制定的标准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最终可能只是输出一些理论概念而已,因为最终建设数据中心还是需要用厂商的产品来搭建。受到众多数据中心客户的压力,设备厂商也做出了让步,承诺在多个领域实现开放,设计出统一标准的开放产品。比如现在的白牌机,就是一种存在形式,这类白牌机产品就是开放组织追求得到的一种产物,它们可以在数据中心里部署白牌机,然后安装上自己的软件就可以运转起来,显然白牌机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设备采购成本。这显然动了数据中心设备厂商的奶酪,如果只卖白牌机,大部分的厂商都会因为价格战而死掉,设备利润也会大幅降低,所以厂商从心底里是不愿意这么做的,但是走向开放的趋势是不可逆的,谁也无法和OCP和ODCA里的这些金主们直接对抗,还得让这些金主乖乖地继续大批量地采购设备呢。当然面子是要给足的,这些厂商都纷纷表示支持开放式数据中心的建设,并不断提供一些开放式产品,供给数据中心使用,不断地给OCP和ODCA贴金。像白牌机这种产品也不断在服务器、网络领域出现,并占用了一些市场份额,这些产品价格低廉让厂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如果一味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厂商迟早都会走向死胡同,所以厂商们也在不断转型。开放式的数据中心最需要什么,除了统一开放、设计标准的白牌机,还需要软件,只有通过软件将这些白牌机关联起来,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开放式数据中心最需要的是软件技术。当这些数据中心客户开始真正部署开放式数据中心的时候发现,只把白牌机买回来可不行,除了少数几个像FaceBook、Google有实力自己设计部署之外,其它大部分的客户依然要向厂商购买软件,这时厂商再将拥有高利润的软件售卖给数据中心,这样将白牌机上的损失找回来。所以,经过这样折腾,数据中心客户看到开放式也没有将自己的采购设备成本降低,还走原来老路吧,直接使用厂商功能齐全的设备,这样真正走上完全开放式数据中心的并不多。建设开放式的数据中心是未来很好的发展趋势,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数据中心要降成本,而设备厂商要吃饭,两者既要合作、又要竞争。未来的数据中心最终能开放到什么程度,现在仍无法预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