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视频监控 电子警察优势分析

责任编辑:editor005

2013-10-10 14:14:04

摘自:中国安防展览网

电子警察优势明显,采用先进的视频检测技术和车牌照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统的误拍率和漏拍率;采用先进的虚拟检测技术,不用破路埋设感应器、传感器等设备,减少了工程投资。

目前,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世界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ITS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投以巨资进行ITS的研究与开发。在违章执法系统中电子警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是城市智能交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

电子警察系统优势凸显

电子警察优势明显,采用先进的视频检测技术和车牌照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地降低了系统的误拍率和漏拍率;采用先进的虚拟检测技术,不用破路埋设感应器、传感器等设备,减少了工程投资;不仅记录违法车辆,还可记录违法地点(路口名称),违法闯红灯时间(精确到秒)等信息,为执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依据。

采用全景与特写结合的方式,使抓拍的信息更充分,全景图片可显现对面红灯信号标志、车辆未通过停车线全景、车辆越过停车线的违法过程,特写图片能充分提供违法车辆的车牌号码、车型、车辆颜色等,为执法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在图片上直接进行视频信息字符叠加。保证了图片与字符信息的统一,内部人员很难手工篡改,具有说服力;全景摄像机采用专为交通特点研制的高性能彩色摄像机,特写摄像机采用高清晰一体化彩色摄像机,可提供高质量的违法图片和宽广的拍摄范围;系统采用高清晰图像采集技术,图像清晰、色彩还原性好。

电子警察高速发展,行业问题仍存

目前国内电子警察的发展是“五花八门”,近几年来有Maxfort公司推出的工业级数码抓拍机,基于DSP技术、车牌识别技术的记录系统,数家公司推出的视频+数码的电子警察,高清网络摄像机组成的数码电子警察等等。应该讲电子警察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高清、数码、网络、识别的方向发展。主控设备是由工控机系统向DSP技术发展。车辆检测技术仍然是以线圈检测技术为主,视频检测技术为辅的方式发展,车牌识别技术是由高性能的识别软件与DSP技术相结合代替传统的纯软件识别,从结构上向一体化、小型化、节能方向发展,采用专一的嵌入式系统完成检测、抓拍、控制、存储、识别、传输一体化。国内电子警察行业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行业标准的问题:因为电子警察行业是一个较新的行业,目前仍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GA/T496—200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是一个粗糙的行业标准,也因为相关技术的飞快发展、标准中无法规定产品中的很多技术要求,有的技术要求与现有产品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很多城市的电子警察是多种产品并存,给用户在使用及维护方面带来极大不便,例如有的城市既有光学相机的电子警察,又有视频摄像机的电子警察,还有数码相机的电子警察,有人工取胶卷,有人工带电脑到路口取照片,也有系统可以自动传输照片数据。

2、产品的多样性,造成城市间异地处罚的困难,因后台处理软件的不同,系统之间兼容性极差。使电子警察市场无法进入规范化,同时由于缺少不同类型的电子警察产品行业标准,各个产家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现状,价格很不统一,性能差异较大。

3、根据统计数字表明,85以上的电子警察都存在路口工控机或嵌入式计算机的高温死机。改造后的数码相机易损坏和经常出现故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只有采用专用的工业相机和专用的控制器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才是电子警察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对警方而言一种操作简单、易维护、成本低、高清晰、高可靠、实用的数码型电子警察才是受欢迎的。

关于电子警察

“电子警察”一词的字外延“电子警察”一词之所以能够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关键一点是从字又上能够对实际使用中的设备与系统功能表述得比较准确。“电子”涵盖了这类设备和系统具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包括:视频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等等;“警察”表述了设备和系统具有辅助执法功能或者是作为执法工具。作为辅助执法,就要求“电子警察”设备和系统为执法提供尽可能严谨的法律依据。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