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家庭隐私:监控摄像头亟待安全规范

责任编辑:editor007

2016-12-26 21:18:11

摘自:OFweek安防网

近日,为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OFweek安防网讯 近日,为规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相同,家庭视频监控摄像头也同样面临着安全的威胁。随着家庭摄像头的流行,可以实现在手机上随时查看家中情况的功能,让这种“看家神器”很快流行起来。但摄像头犹如一把“双刃剑”,面临安全缺陷的拷问,家庭智能摄像头亟待安全规范。

 

据360攻防实验室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近百个品牌的家庭智能摄像头进行安全评估测试发现,近八成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传输未加密、APP未安全加固等安全缺陷。简单来说,这些问题可以让不法分子轻易地控制接入网络的智能摄像头,对安装摄像头的家庭或公司进行监控甚至网上直播。如就发生过国内多个城市摄像头的拍摄画面被泄露事件,而有的网站收录了多个公司到家庭的摄像头拍摄画面,有的家庭安装在客厅或房间的摄像头,被不法分子控制,放在网络上直播。

很多家庭安装智能家庭摄像头本来是为了保护家庭安全,对家中实行监控,却不曾想,可能变成了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自己的家庭隐私被暴露无遗,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也会被人窃取,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控制智能家庭摄像头,达到窃取商业秘密、通过偷窥方式获得他人隐私照片与视频等不法目的,这些都构成了违法犯罪。

本来是能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让家庭变得更安全的智能摄像头,反倒可能让家庭变得更不安全,就像好莱坞电影里戏剧性地出现过,城市的摄像头成了犯罪分子操控下的作案工具,这样的情形,让人不由毛骨悚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少,如近年来家庭智能摄像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让商家看到有利可图,从而也造成制售智能摄像头的商家越来越多,这也就容易出现泥沙俱下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家用智能摄像头的安全信息标准,很多小厂家在生产摄像头时,未设置密码,有的摄像头被设置了默认口令或较为简单的密码,这些都造成摄像头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控制。没有安全信息标准,也造成监管部门无法对智能摄像头的安全方面信息进行监管。

因此,亟待设置家用摄像头的牢固防火墙,如建立安全信息标准,对智能摄像头的制售过程形成有效监管等,对于控制他人摄像头的不法行为,也要加大打击力度,如果将窃取来的图像等用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或窃取来的商业秘密,造成他人严重损失,或是因为控制他人摄像头导致的其他违法犯罪,执法机关都要能予以严厉打击。绝对不能让保护家庭安全的摄像头,变成了隐私“直播机”,变成家庭的梦魇,对犯罪分子将脏手伸向公众家中的行为要零容忍。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