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智能安防”

责任编辑:zsheng

2018-08-26 21:06:00

摘自:江苏商报

人工智能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智能安防”产业领域干得热火朝天。传统巨头海康威视、天地伟业在不断加大安防摄像头智能化;以算法见长的旷视科技等新兴企业也将技术重点聚焦于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图像智能领域,京东、深兰科技、中智科创等则将目光聚焦于安保机器人……仅2017年全国安防总产值就达5000亿,巨大空间令人向往

在电影《唐人街探案》里,刘昊然在头脑里掀起一阵风暴,搜索各种场景的线索,来寻找罪犯,而南京旷视科技研发的“天眼”系统就具备了这样一种“超能力”。

只要有人从连接了“天眼”系统的安保摄像头下经过,只需几秒钟,监控的安保大屏幕上便反馈出与后台数据库比对的结果——是否是犯罪嫌疑人。据悉,“天眼”目前已运用到包括南京、徐州在内的十多个城市中。仅在徐州,通过这项技术,公安部门半年内抓获了10多个犯罪嫌疑人。

南京旷视科技的神奇“天眼”,只是智能安防领域创业的一个小缩影。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安防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幅继续保持在两位数。而“安防股”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A股安防板块从2018年2月7日开始迎来新一轮上涨,总市值上升18%,市盈率达到41.4倍,2017年至今平均达到38.1倍。在入局者不断增长的同时,智能安保“嫁接”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安防+商业、安防+客户服务、安防+签到考勤……更多新业态正在不断出现。

智能摄像头让夜晚也清晰如昼

目前国内大概装有1.76亿个监控摄像头,预计三年内数量会增加到6.26亿。在数量暴增的同时,对摄像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从“看得见”向“看得懂”转变,这就要求摄像头更加“智慧”,可以预见,未来的安防摄像头都会装上“智能”的大脑。

一时间,智能安防摄像头正在成为各大公司探索和突围的重点领域。和传统摄像头相比,它们看得更清——超高清画面全天候监控,即使在夜晚也清晰如昼;看得更准——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施实名验证;看得更“远”——以安防为入口,连接更多商业想象。

人们对高清的追求永无止境。从标清、高清,到超高清,再到4K,智能安防厂家纷纷推出新一代智能摄像机——它们不仅像素极高,还能智能截取画面,在恶劣光线下也能实现高清监控。比如,由北京海康威视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摄像头,当监控扫过车站和门口时,用手在视频中截取车牌或者人脸部分,该区域画面就会自动变为最高清晰度。

在夜晚如何看清楚监控区域呢?针对无光或者弱光环境下监控摄像机无法拍摄清晰画面的难题,老牌安防企业天地伟业在2015年初就推出了“星光”产品,在极低的亮度下可以拍出清晰的黑白画面。2016年国庆期间,天地伟业又发布了“超星光”全光谱警戒球新品,一走进警戒范围,摄像头就会自动捕捉图像,发现异常后会自动通过铃声、灯光闪烁等方式进行警告。借助“超星光”技术,即使伸手不见五指,摄像头也能拍出清晰的全彩色图像。

“这一技术突破,可替代现有路口闪光灯闪光抓拍影响司机视觉的问题,降低了造成事故的几率和对人眼的影响。”天地伟业技术总监黄玉磊介绍道。

门禁、考勤、迎宾…… 动态人脸识别用途广

与此同时,利用人脸的唯一匹配性,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识别技术逐渐兴起,也因其安全优势正被广泛接受。

试想置身于一个将摄像头嵌入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公司——门禁模式下,省去公司职员刷卡或前台人员开门的步骤,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开启门禁;考勤模式下,代替传统、陈旧的打卡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有效避免代替打卡、指纹膜等系列问题……

这套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应用在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为客户制作的解决方案里。“人脸识别所用到的深度学习算法,是一套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算法。”公司CEO印奇介绍道,“智能迎宾系统核心逻辑是一套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这套东西非常有代表性,如果放在公司门口,可能就是一个操控门的智能门禁;如果放在会场,可能是一套嘉宾签到系统;如果放在商店门口,可能就是一套VIP 识别系统。”

在最普遍的安防领域,如高速公路检查站、铁路、机场,人脸识别技术协助“人工安检”走向“机器快检”,安检工作人员可对乘客实施最快速的实名制验证。根据专业设备读取过检人的证件照片,再通过智能摄像头实时抓拍人脸,验证其身份照片与持证人是否为同一个人,保证实名制人证合一。

除了安防的动态布控,人脸识别系统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静态照片识别误差。对特殊人脸照片如黑框眼镜、非正面人脸、表情人脸、闭眼、部分遮挡人脸等,系统都可以轻松识别身份。

安防为入口连接更多商业想象

智能摄像头想要真正地“思考”世界,做出实时响应,要求后台能够处理海量数据、灵活储存数据、快速解锁并提供高效分析和统计数据。在云数据支撑下,智能安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安防领域,更像是一个入口。

每一个被智能安防系统储备在档的个体,本人体态样貌、行为习惯等数据就被接入了云数据平台。由此,智能安防和金融、商业重现融合态势。比如人脸识别系统协助银行进行金融安全交易;“刷脸”储备的客户数据可协助店铺商家分析消费者偏好,实现精准化和个性化推送。

商家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入口,也将用户数据尽收囊中。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和集成商“店小二”就展开了这样一种合作。当客户进入店铺时,摄像头会对客户进行快速的脸部识别,一旦锁定会员身份,这名顾客之前的行为数据将被调用,包括浏览过的商品、购买物品以及消费记录等都会在第一时间推送至门店店长或销售人员手中。随着后续开发,系统还会自动记录客户在货品前方的停留时间、客户年龄、性别等,真正实现品牌体验店或智能门店对自有产品的实时掌控。

安防机器人省时省力用处多

近日,一则“在读研究生参加国有银行招聘,通过笔试、面试后,却被机器人判定在情绪上存在高风险,而被拒录”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且不论新闻的是非曲直,从新闻就能看出,如今机器人在生活、工作中已经有了十分大的影响力。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火热,作为“机器人+”模式发展渗透的重要领域之一,安防机器人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仅在2018年上半场,安防机器人行业就出现了不少新产品:2月7日,20台机器人警察亮相深圳北站,助力春运安保;5月22日,海尔子公司克路德机器人发布五款机器人新品,其中一款就是安防机器人;7月6日,京东第二代巡检机器人正式在北京“亚洲一号”投入使用;7月初,深兰科技推出了一款能抓小偷的安防机器人“瓦力巡警机器人”;此外,沈阳禄禧机器人的安防巡检机器人也将于10月1日上市。

安保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有哪些?我们不妨从老牌机器人厂商中智科创的旗下两款“王牌”机器人身上一探究竟。其研发的安保巡逻机器人是安保工作人员的最佳拍档,可广泛应用于园区、公安系统、危化企业、核电站、变电站等场所。机器人可通过遥控或自主方式执行巡视任务,具有全方位音视频监控能力,并可进行智能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后台人员。不仅可协助安保人员巡检,实现全天24小时安全巡检,还可以大大提高巡逻区域的安全性,同时还可减轻安保人员的工作强度。

据中智科创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华为坂田工业园已投入使用该款巡逻机器人。其工业园采用“动静结合”国内先进的安防理念,将安保巡逻机器人与现有安防体系结合,可全天24小时自主巡检,既能提前预警,又能有效提供安保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通过自主巡检或协同巡检模式,进行常规巡查、违章纠正、警示提醒等工作。

另一款智能产品——安保服务机器人“欢欢”集成了人工智能及安防领域的先进技术,除了拥有引导、接待、展示、宣传等基本功能外,“欢欢”还可以自主打印、室内无线导航、人机交互、人脸识别、自主避障、自动充电、环境检测以及为客户定制的相关功能。同时,在晚上,“欢欢”可以自动巡逻,通过星光级高清摄像头探测室内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实时报警,是智能化的“安全小卫士”,可广泛应用于园区、金融、商业中心、社区、政务中心等场所。

智能门锁成C端用户“心头好”

如今,家居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智能锁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级产物以及家庭智能安防体系焦点单品,近两年内迅速进入消费者视野。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6年我国智能锁销量达350万套,约占全球智能锁销量30%,2017年增至700万套,行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呈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有望继续翻倍,预计到2020年销量将突破3200万。

然而,与销售量形成对比的是,我国智能锁渗透率仍仅有5%,而欧美国家则达到了35%。渗透率虽然较低,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对智能锁存在较大需求,智能锁的发展将有很大空间。

综合以上原因,我国智能锁市场较为可观,各行业纷纷投身欲瓜分这块“大蛋糕”,激烈争夺“智能锁”战场。不仅传统门锁企业顺势转型,其他行业也纷纷跨界加入,安防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就是其中之一,海康威视在2018年推出DS-L1S智能锁,让用户一握即可开锁;大华推出了可远程控制、防挟持的家用磁卡电子锁指纹锁。截至目前,我国智能门锁行业共有生产企业1300多家,近2800个品牌。

这些产品主要销售途径是公寓锁和家庭智能锁。公寓锁主要是自如等运营方,安装智能锁免去了运营方管理实物钥匙的不便,还可使运营方根据需要随时向租客发放或收回开锁权限,大幅提高了运营方效率,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因此被公寓运营方广泛采用。截至2018年6月底,600万套公寓已经有大约25%的比例安装了智能锁,目前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智能锁以其方便、安全的优势,在家庭智能锁市场也颇受欢迎。2017年我国家庭智能锁出货600万套,是2016年的两倍。2018年7月,腾讯家居和德施曼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锁消费者分析报告》 指出,“方便,不用带钥匙”是消费者购买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有66%的用户表示未来考虑购买指纹锁。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