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人海战术”,上海公安的智慧安保措施真正做到了于无声处见成效。
筑牢安保圈:全市报警类110下降45.9%

上海警方最大程度增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强度
确保进博会精彩、圆满、成功举办,安全是底线、是前提、是保证。在进博会开始之前,安保工作已经覆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32个环沪周界道口,实行交警指挥疏导、治安联合检查、武警武装警戒的勤务模式,推进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省际卡口查控一体化;同时设立22个省际水上检查站,会同海事部门对入沪船舶实施信息核查和动态管控。
同时,上海警方最大程度增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强度,严密社会面巡逻守护,提升街面见警率和震慑力。
10月23日以来,全市报警类110较常态下降45.9%,火灾起数、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分别下降69.9%、31.5%。进博会期间,全市道路平均通行速度提升约30%。全市已建成智能安防系统的1124个小区全部实现零发案,3500余栋建成智能消防感知系统的高层建筑全部实现零火灾。
部署智能安检 通行速度提升5倍
“安全又便捷”,这是本次很多参展者通过安检的最大体会。此次进博会期间,上海警方在国家会展中心部署了28台智能安检系统,采用新型的人包分离式安检模式。记者实测,通过安检全程只用3秒钟,几乎无需特别停留。
据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文斌介绍,这套智能安检系统中综合运用光场技术、太赫兹人体安检等技术手段,当人经过太赫兹通道时,设备的接收器会通过接收人体散发的太赫兹波,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判断所携带的物品是否为违禁品。
融合了光场、太赫兹等多种技术的智能验证安检系统的应用,在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源的同时,提供优质、宽松的安检体验。据测算,在这套智能安检系统下,每小时安检人次从300提升到1500,通行速度提升5倍。
这样的智能安检系统未来还将在机场、码头、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长途客运站、大型活动场馆等公共场所启用,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防控能力。
入场客流疏导有序、交通保障忙而不乱

上海公安机关积极应用上海警务大客流监测技术系统
11月6日,进博会期间首批采购团和专业观众入场。据统计,当日国家会展中心全天安检数量达18万人次。
上午9时许,现场指挥部在大客流监测系统中观察到,2号线徐泾东站客流量持续增加,这将会导致承接该站客流的国家会展中心西侧安检通道面临较大压力。为此,公安机关启动预案,新辟一条徐民东路至北广场的短驳线,以平衡场馆各入口客流。
进博会期间,上海公安机关积极应用上海警务大客流监测技术系统,采用精准高效算法,实时动态提供客流预警,为人流现场调度、快速响应、管制措施调配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公安交警还依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综合运用智能视频、智能信号灯、车联网等多位数据分析车,做到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区域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10%以上。
热门场馆分级管控 确保有序安全

上海警方加强疏导控制
11月9日是进博会首个社会观众日。当日,上海地铁客流量连创下多个历史最高的新纪录:地铁2号线客流量达到193万人次;2号线徐泾东站进出站人次达18.7万;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进出站人次达3.9万。
除针对入场及时调整出入口,提高通行效率外,上海警方还制定了热门场馆活动分级管理措施,加强人流疏导控制。
11月9日上午,记者在进口博览会现场安保指挥部看到,大屏幕上一幅实时客流监测系统热力图为警方精准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这幅图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监测,实时反映馆内客流人数,测算出客流分布及密集度。
9时起,入场客流出现高峰,馆内人数不断上升,其中最为热门的是食品馆。
“食品馆内不少展台都可以试吃,观众为此大排长队,所以客流容易集聚。”上海市公安局科技处副处长卢伟锋告诉记者,根据热力图,警方可以判断馆内实时情况,以便分级采取措施,“根据客流量的不同等级,启动错峰入场、排队入场,或者引导客流按照指定路线入场等干预措施。”
宽松、尊严是进博会安保工作的重要理念之一。没有高频率、大面积的封路改道,没有繁缛森严的层层设防。上海市公安局把智慧公安的建设成果充分应用于实战,于无声处见成效的背后,是上海警方的从容自信。可以说,进博会安保工作是对正在蓬勃开展的智慧公安建设的一次成功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