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架构和上传能力成IP高清监控发展桎梏

责任编辑:企业网

2010-11-26 11:20:38

摘自:慧聪网

2009年年底,有人喊出了“2010年将是高清元年”的口号。

2009年年底,有人喊出了“2010年将是高清元年”的口号。而从2010年这半年来的形势看,“高清元年”并非徒有其名,各公司纷纷推出以高清摄像机为主的产品,在各大论坛中交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题也是“高清”,于是,高清就与之前就早已走红的“网络化”强强联合,“IP高清”成为无往不利的利器。

慧聪安防网·独家报道

2009年年底,有人喊出了“2010年将是高清元年”的口号。而从2010年这半年来的形势看,“高清元年”并非徒有其名,各公司纷纷推出以高清摄像机为主的产品,在各大论坛中交流的时候听到最多的话题也是“高清”,于是,高清就与之前就早已走红的“网络化”强强联合,“IP高清”成为无往不利的利器。但是从市场反应并不难看到,IP高清监控虽是“当红炸子鸡”,但是,也有很多人质疑它的实力,从前端摄像到传输再到存储,无一不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市场前景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市场推广也并非一日之功。对于这些问题,慧聪安防网采访了北京捷康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事业部项目经理王维先生,请他根据自身体会为我们详解IP高清监控市场。

IP高清监控的前景毋庸置疑,因为它已经成为安防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正常的安防公司都要介入这一领域。从最近两年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主流厂商目前都在主打“高清网络监控”,虽然目前高清网络监控的应用领域还是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时间内,高清网络监控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但是从长远来看,高清网络监控的市场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目前业内存在“IP高清监控有的技术硬伤”的观点,王维并不认同。他解释说,限于模拟监控产品的技术水平,模拟监控产品画面的效果、监控录像的清晰度,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而高清网络监控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追求更完美的监控效果而产生的。

现今,网络应用技术已经发展了近30年,网络技术及网络产品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在我们监控行业内,模转数的技术也发展了近10年的时间。纯数字监控产品的推出,便是两种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而在广电领域,高清标准的推出以及高清技术产品的推广也实施了很多年。对于数字高清监控产品的出现,依然是两种技术结合的产物,即最新视频处理技术加广电高清标准推出的产品。也可以理解为,广电高清标准在数字监控行业的应用。

近一两年间,一类厂商的新产品发布无一不是高清数字产品。仅从产品技术角度来讲,各大厂商轮流推出自己的高清数字产品就可以说明高清监控产品并不存在什么硬伤。但从产品应用角度来说,很多的集成商对数字高清产品并不像模拟产品那么熟悉,。由于数字高清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暂不能解决高清产品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出现了高清技术比模拟技术产生更多的问题,使得数字高清产品有种技术硬伤的说法。

目前高清网络监控产品势头发展良好,但从目前中国市场的状况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例如,高清监控系统的系统传输问题。高清视频信号占用了大量的网络传输带宽,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是决定监控效果的重要因素。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的网络状况很差,很多专用局域网在设计时就存在问题,它们自身不能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因此,对于要网络依存度很高的IP高清监控来说,这一短板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步的走下去的。在产品的应用中也是如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积累经验。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想象数字高清产品也会像现在的模拟技术一样广泛应用。(文/慧聪安防网 王娟)

【企业简介】

北京捷康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十年弱电工程经验的专业安防监控公司,公司专门从事安防电视监控和多级网络系统集成等综合性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与调试,是集产品销售服务、工程设计安装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安防产品行业协会会员、北京市安防产品行业协会理事、北京市安全防范技术学会一级资质会员单位。具有丰富的系统弱电总包经验,并具有北京市公安局核发的一级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资质,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

公司致力于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工程、电子巡更及对讲系统工程、停车场及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等。近几年来我公司先后承建了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数十个多级网络数字监控系统项目的建设。另外,从1999年起,公司已出版《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4部行业专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工程组织、实施能力。

我要评论 | 我要挑错

关键字: IP 动态高清监控 上传能力 网络架构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