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售假是社会问题,电商何辜?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谢璞

2014-12-22 17:32:21

摘自:百度百家

互联网的一切,都是线下物理世界的映射与扩大,淘宝、微信、京东假货问题的困扰,根本原因是,线下制假、售假活动未曾得到根治。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货的时候,我们不妨对电商给予适当的宽容,其实,它们也是受害者,更重要的是,它们正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更精确地打假。

摘要 : 制假、售假本是社会问题,即便电商平台不存在,假货问题依然存在,诸如淘宝、微信、京东这样的电商公司又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还记得,12月3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广州白云区某鞋城假冒名牌鞋的新闻吧。

看完这段新闻,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央视对电商公司的满满恶意与偏见——淘宝与微信、京东等电商固然存在水货、假货问题,但它们却不是特例,也非电商公司初衷。在声讨电商行业的同时,央视并没有告诉大家,广州的假冒名牌鞋,除了电商渠道,还会有许多货品会流窜到线下的实体店。

制假、售假本是社会问题,即便电商平台不存在,假货问题依然存在,诸如淘宝、微信、京东这样的电商公司又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其实,电商公司一直受到假货困扰,尤其以淘宝、微信这样的非零售的电商交易平台。甚至如京东、聚美优品这样买货卖货的电商公司也会时常面对这样的问题。面对假货,电商公司其实都是受害者,尤其是淘宝、微信这样的交易平台。

事实上,诸如淘宝这样的电商交易平台,从成立开始,就从未停止对制假、打假的打击:从2010年开始,通过淘宝网上的线索以及对涉嫌售假卖家进行抽查和鉴定,在从相关渠道获得充分证据后,阿里巴巴集团与行政执法部门有效合作,将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到线下实体,延伸到输出假货的大型假货集散地直至生产基地,连带端掉了不少其他品牌的制假链条,协助阿迪达斯、杰克琼斯、WENGER、以纯等品牌打击假货;而2011年,淘宝则响应公安部“亮剑”行动号召,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售假线索400多条。这其中,联合杭州警方“猎影行动”,抓获各类违法人员80多名,摧毁犯罪团伙11个。仅2012年,阿里巴巴就向警方提供线索共涉及72个品牌商品信息,涉案总金额1.7亿元,抓获嫌疑人总人数324人,团伙数43个。

互联网的一切,都是线下物理世界的映射与扩大,淘宝、微信、京东假货问题的困扰,根本原因是,线下制假、售假活动未曾得到根治。只不过,互联网将这个问题放大了。

回到央视的那篇报道,我们肯定央视记者的辛苦调查与付出,公允地说,这是篇不错的调查报道。但美中不足的是,央视并没有告诉大家,假货其实并非电商独有,那些假鞋也会流窜到线下实体店中——将假货问题一味推卸给电商公司,多少显得有些舍本逐末,哗众取宠。

当然,虽然假货、水货的源头在线下,电商交易平台也是受害者,但电商平台也绝非可以零责任的。这也是淘宝这几年一直在坚持打假的一个原因。现在,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大数据技术之下,打假变得更加精确,效率更高。

近期,我们看到淘宝联合质监部门、新闻出版、各地公安发布了《2014淘宝商品质量检测打假报告 》。淘宝开始通过大数据技术,与相关部门,联合打假。上周,12月18日,淘宝联动广州越秀区警方,收网打掉5个线下运动服假货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据初步预估,案件值达到2000万元。

这个案例,只是其中一个。其实,一直受到假货困扰的淘宝,也一直在努力打假。2013年,曾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邵晓锋,出任阿里首席风险官。当时,有记者问他,首席风险官,要做什么?邵晓锋说,“打击假货”。

“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由于每一笔交易在技术后台上都有记录,每个售假者的信息都有迹可循,这就意味着,传统线下因假货的隐蔽性和流传广特点,而导致发现假货难的问题得到很大解决。互联网技术能够为知识产权保护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管理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邵晓锋是这样看待,电商打假的。

天下最终无电商,现在已经是“无商不电”的时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货的时候,我们不妨对电商给予适当的宽容,其实,它们也是受害者,更重要的是,它们正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更精确地打假。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