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惊魂之后,成立仅一年的中国互联网直接金融柜台——新浪微财富,以一种负责任的兜底方式,化解了一次网贷市场危机。
我相信,类似案例不会是行业最后一起。但微财富化解的方式,一定能够重塑整个行业的信心。
半个多月来,一些投资人一直抱怨微财富,甚至跑到公司门口打横幅,说它审核、风控、监测不力,导致中汇在线提现危机爆发。
这明显不公平。微财富确实有一定风控的责任。但若从技术面看,它已做到最基础的管控。比如中汇在线之前提供的材料非常齐全,完全符合要求,平台上出现提现危机的两款产品,本身也合乎规范。
真正触发危机的根源,在于中汇私下挪用“汇盈宝”托管的银行承兑汇票。这个环节,不是微财富所能监测到的,原则上与它无关。因为微财富病不能决定P2P公司如何管理资金,作恶或向善。
可以这么说,一旦涉及到技术之外人的层面,即便过往信用记录良好,P2P公司也未必一定不会出现问题。这是常识。现有市场环境下,微财富已算守土有责,此次更像遇人不淑。
这种逻辑,与电商平台出现假货局面类似。平台确实有一定监管责任,但假货源头在于线下无良商家。
消除假货须整个社会、产业面配合,消除P2P行业的风险同样需要监管方(政策与制度)、平台通道(风控、大数据与信用)、P2P公司(专业资质、信用)、融资方(信用)、投资人(健康投资风险意识)的共同努力。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重塑整个社会信用的话题,不只局限于P2P业内部。一个严重缺乏信用的社会,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健康、规范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目前,行业确实混乱不堪。网贷之家近日发布的《中国P2P网贷行业2014年12月月报》显示,2014年12月,我国新上线的网贷平台达127家。当月出现的不良平台达92家,超过2013年全年76家的数量。去年12月统计结果显示,69%的问题平台因资金提现困难而曝光,部分平台已酝酿成跑路态势,诈骗或跑路类的平台占比达25%。其中,BAT里的百度也曾遭遇过跑路案危机。
但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讨论一个过于理想的世界。既然认同P2P具有偌大未来,你就得容忍、承受一个初期阶段的混乱与无序。
很多人归罪政府迟迟不出台监管政策。实际上,去年4月至今,监管部门持续发声,9月出台的所谓10原则,在业务本质、实名制、小额借贷、行业门槛、第三方托管、行业自律等方面设了红线要求,只是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法规政策而已。
但过于倚赖心理要不得。就算政策出来,市场也不会真正改观。监管部门迟迟不出政策,应是预见到,一个草莽时期,制订政策无异于闭门造车、削足适履。合理的方式应该还是先让市场自发博弈,有个试错空间,让风险自行暴露一部分,为真正有效的政策出台提供更多参照。当然,暴露的部分,不能引发系统风险。
从网贷之家报告看,网贷贷款余额(目前在贷的不计利息的本金)规模仍十分微小。许多跑路、提现危机中实际资金规模有限,几乎不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当然,当受损的投资人跑到新浪微财富楼下打横幅时,这种偏激的大众情绪确实也让它无奈:撒手不管会重创自身形象,也会重创整个行业信心;兜底负责,如果追诉不利,将面临高昂代价。这时候埋怨投资人缺乏风险意识,只图高收益而无视风险弥毫无意义。与信用构建一样,风险教育是个长期过程,没有教训不会有成长。
这种矛盾的局面下,市场就会呼唤一种自发的规范性力量,期望它能重新灌注信任与信心,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激励整个行业在混乱中坚定前行。
当新浪微财富做出风险兜底动作时,我觉得,这家年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展示了这种姿态——尽管它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规避许多责任。要知道,兜底会产生潜在的5000多万损失,而微财富去年一年收益可能只有3000多万元。
很多人质疑新浪微财富平台商业模式,但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能忽视:假如当初几千人不是从微财富购买,而是从中汇在线那里直接购买,损失索回的几率可以说微乎其微。
这就是新浪微财富作为平台通道企业的信用与信任价值。这一案例凸显出一个现实,那就是:在一个草莽奋起的混乱期,那些具有品牌影响力、流量优势、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着强烈愿景规划的平台化企业,即便无法彻底消除行业风险,也能在风险发生后支撑行业继续前行。它们是这个阶段整个市场信用体系的脊梁。
新浪微财富敢于兜底,建立在它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长远谋划基础上。对于新浪来说,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简单的业务,而是一种危机时期的战略变革,不可能是玩票心态。
与对手相比,新浪流量巨大,但变现渠道主要是广告,集中在汽车与房地产领域,其中汽车又占据三分之一。去年Q2,曹国伟坦陈基于品牌的汽车广告成长已有限,必须拓展新的方式,而微财富只是新浪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未来还会强化支付、垂直行业金融平台。去年7月,新浪支付正式获得监管部门执照,布局明显加快。
事实上,当微博上市后,新浪已无法容忍平台庞大流量机会耗费,在移动互联网广告等新的模式还没有真正爆发前,互联网金融应该说是新浪弯道超车的最大机会。
过去一年,曹国伟现身的重要场合,他几乎每次都提到了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并且强调,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就是大数据。
在我看来,兜底处理中汇在线提现危机,恰恰显示出新浪深耕全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野心与勇气。这个混乱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反而给了微财富打造品牌的机会。
有必要引用一下德国人施勒格尔《雅典娜神殿断片集》的一句话。他说,“只有从中产生一个新世界的混乱无章,才称得上是混乱。”而周鸿祎说的也挺实在:“……希望我们的行业不要怕乱,乱点好,更多的行业会产生混乱,产生冲突,产生的竞争,最后在乱中会真正产生创新的力量。”
一个草莽式的混乱时刻,唯有敢于创新、直面危机挑战的平台型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真正的王者。我相信,随着新浪庞大的流量资源整合到位,尤其是微博金融生态的构建,新浪依托微财富拓展的整个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有望获得流量与大数据支撑,从而成为未来核心的平台型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