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移动者得天下”已成为天下共识,但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QQ在移动端的布局却没有占得先机。一是因为体量大,二是在PC端的成功拖了后腿。这附合“资源诅咒”原理:强者对自己的强项过于依赖,缺乏主动求变的动力。例如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至今仍由国王、酋长统治。腾讯擅长社交而手机的基本属性就是社交工具,但即便如此QQ还是被微信打了个措手不及。其实,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是在2012年也就是iPhone4征服世界后才认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这个大方向的。
百度的移动转型是从2012年Q3开始的,到2014年Q3移动搜索量首次超越PC。在11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宣布百度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移动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移动转型不是把PC端的内容或服务复制到手机上就可以成功的。单说场景,设计PC产品时不用考虑用户在躺在床上、在公交车上或在厕所里。在乌镇的讲话中,李彦宏说道“从PC产品转到移动上有很多的坑你需要填,很多你想都没有想到的问题会出现。所以整个转型的过程蛮危险和蛮痛苦的。”
百度移动转型,如何用两年间走完“从入门到精通”的路程,效果又怎么样呢?
压力下的奋起
在PC端,百度是先行者,但在移动端却一度没有占得先机。
易观智库报告显示:2013年3月百度流量份额曾跌至66.91%(2012年8月为77.68%);而同期360借助PC安全产品和浏览器的优势,顺势推出PC搜索,份额从1.13%上升到13.42%。
除了同业竞争,腾讯微信的迅速崛起给其他互联网巨头造成很大压力。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只有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马化腾意识到下结论为时尚早,亲自修正为“站票”。
2012年确定向移动转型后,李彦宏对投资人讲“我们可能会进入为期两年的过渡时期,我们要倾尽全力把移动做出来。”从那时开始两年,对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生死攸关的。移动转型成功将获得数位于PC时代的发展空间,因为手机是全天开机、在线并随身携带的,应用场景之丰富、潜在商业化方式之多是PC机无法比拟的。
从偏重技术到技术渠道并重以往百度偏重技术,而且在PC时代培养用户习惯非常成功,以致“百度”早已成为动词。要向移动转型,除了打磨产品、不断改善用户体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推广渠道。产品体验再好,没有庞大的用户也不能获得成功,而渠道对移动应用的推广致关重要。其一,手机用户中“小白”更多,自主选择搜索工具的意识不强;其二,手机用户“更懒”,什么送上门就用什么。
2013年19亿美元全资收购91无线,使百度把控分发渠道的能力实现“跨越式增长。”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Q3,百度系三大应用分发平台(手机助手、91助手、安卓市场)市场份额率达到41.8%,连续4个季度蝉联行业第一,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360系为22.7%、腾讯系为21.5%、其它14%)。
此外,百度移动搜索也是重要的分发渠道,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搜索结果下载安装。到2014 Q2日均分发量达到1.3亿,同比增长近100%。
除了分发,百度亦在手机安全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易观数据显示:2014年Q1,百度卫士跃升为 20%,Q2继续上升至 23.5%(将百度、腾讯、金山、360等手机安全产品的覆盖率相加结果超过100%,说明一些用户装了多个手机安全应用)
手机浏览器原本不是百度的主攻方向,估计是担心用户体验比PC端差距过大。当时业内在争论移动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地位。浏览器还是重要的入口吗?它会因为App的风光而被冷落吗?某著名互联网评论人士曾断言“UC浏览器过去曾经重要过,但是今天它的重要性已经被替代了”。随着网速、手机处理能力及移动网页优化水平的提高,特别“姆指一族”的壮大,手机浏览器的意义再次突显。而百度浏览器亦成为百度重要的流量及应用分发渠道。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发布的《2014年Q1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监测报告》显示,UC浏览器以41.7%的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QQ手机浏览器以20.9%市占率次之,百度手机浏览器和360手机浏览器位居第三、四位。
回过头来看,收购91无线占领分发渠道的半壁江山意义重大(这宗当时中国互联网金额最大的并购曾引起不少争议)。在移动的转型过程中,各家的推广费用都十分可观,包括百度也在预装上砸了钱。不掌握分发渠道,砸再多的钱也不会有今天的效果。万一被封杀,想花钱都花不出去。如果没有果断收91,被封杀才想收,19亿美元拿得下来吗?
而在收购UC浏览器的过程中,百度曾是有力的竞争者,结果UC被阿里夺走,最终还被阿里全资收购,最终估值是38.7亿美元!(招股文件披露,阿里以1230 万股股票和 4.79 亿美元现金获得34%股权)
错失UC浏览器也是天意。用内部分析的话来说,“过河的方法有好多种,可以是造船,也可以是造桥”。通过收购91无线,百度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胜局。为移动互联打造生态环境
如果说打磨产品和推广应用是术,百度的道就是围绕搜索、LBS打造包含用户、开发者在内的健全的生态系统。底层是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支撑的平台,供开发者提交产品与网站以吸引用户;中间层是应用支撑层,由百度地图、个人云、百度手机助手、手机百度客户端、91助手、百度手机卫士等百度系产品所组成;最上层是入口和变现层,通过91无线和轻应用实现流量的分发,并收取分成,同时获取用户,向下层导入。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针对内容生产者中的开发者,轻应用平台、百度云及分发渠道为开发者打造了一站式生态服务闭环,提供从渠道资源、市场包装到服务支持的保姆式服务,帮助开发者获得更高效的推广机会,不仅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开发者亦形成极高的竞争壁垒。
2012年11月收购爱奇艺,2013年5月透过爱奇艺以3.7亿美元收购PPS,两笔巨大的投资丰富了获取内容的渠道。2014年又以爱奇艺部分股权获得小米3亿美元投资。
在内容消费层面,在搜索业务的基础上,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打造出O2O闭环,地图、团购、支付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2013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李彦宏说“智能手机用户搜索麦当劳时,并不想访问麦当劳网站,而是想找到最近的麦当劳餐厅。”这是说的是地图(2014年Q2,百度地图每日响应与位置相关的生活服务类搜索达300万次)。
再进一步用户还需要团购、支付费用。2013年投资去哪儿网,2014年3月全资收购糯米,4月发布百度钱包。以及对易到用车和Uber的投资都是围绕生态圈这个理念展开的。
除此之外,百度还在2B和2C两个方向进行了探索。2B是帮助传统企业拥抱移动互联网,如万科、宝马的合作及连接中小服务商的直达号(已有40万商户)。2C的则是技术含量大、运营门槛高的项目,如动物园、天眼。首先是让用户觉得好玩,将来找到合适的变现的方式,别人很难仿效。
2014年6月,做为百度移动生态的核心之一,百度移动搜索的MAU已突破5亿,每日向第三方Web站点导出流量达到10亿量级。投资人认可百度“船票在握”从下表可以看到,2012Q1到2013年Q1百度营与与净利润都呈现“见顶回落”迹象。PC端阶段性饱和,而移动端的滞后不仅意味着吃不到新蛋糕,旧蛋糕都有可能被对手蚕食。2014年Q3,百度营收达到135.2亿,较2012年Q1增长217%。同期净利润增幅为107.5%。利润增速落后于营收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推广费用和研发费用的大幅提高。
2014年Q2,百度开始披露移动端收入:Q2、Q3分别为40亿和49亿,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3%和36%。
2013年Q1,投资者对百度的信心跌致冰点,与2012年初高点相比,市值缩水近210亿美元!然而,随着百度移动端攻城拔寨,投资者信心逐步恢复。
2014年,移动搜热闹非凡,整个行业话题不断。神马、搜狗、360都宣称要利用独门秘笈挑战百度在移动搜索市场的霸主地位。第一象限发布《2014年6月搜索市场研究报告》,在手机搜索市场中百度搜索市场份额以79.7%遥遥领先(5月份79.3%),可以说移动搜索大局已定!
2012年,只有腾讯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2013年,如果有人说百度拿到船票,李彦宏恐怕会感到没把握。2014年,再说百度拿船票,倒有事后诸葛的意味了。还是文章开篇那句话,得移动者得天下,百度今年创下252亿美元新高(对应市值882亿美元),说明投资者已经认可了百度的“船票”。
展望
这两年百度从急起直追到移动转型初战告捷,是以技术为基础布局的成功(抢占分发渠道、打造生态链),总体来讲江湖地位依旧领先。其实,未来不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BAT在单一领域(搜索、电商、社交)都有天花板,百度也一样(谷歌在美国的份额不到80%)。
因此,明天的业绩增量主要来自于"连接人与服务",百度将从赚信息的钱变为赚服务、交易的钱,而技术投资将成为长远的底层支撑,比如用CTR技术应用于移动广告,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底层大数据、人工智能、LBS、深度学习等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料将在几年后“万物互联”时发挥巨大作用。
同时,百度未来的野心绝对不会局限在中国,而是竞逐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李彦宏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和高调参股Uber则体现出百度国际化的强烈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