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当你无法理解为什么90后的“小鲜肉”能天天上热门榜,你就已经老了;当科技圈一个领域的竞争格局落定,那些优胜的企业也不再新鲜。创业、资本都在寻找下一个科技圈的“小鲜肉”,但鲜肉都在哪儿?我觉得2015年有这么几个。
当你无法理解为什么90后的“小鲜肉”能天天上热门榜,你就已经老了;当科技圈一个领域的竞争格局落定,那些优胜的企业也不再新鲜。创业、资本都在寻找下一个科技圈的“小鲜肉”,但鲜肉都在哪儿?我觉得2015年有这么几个。
首先描述下符合鲜肉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A、市场大有可为,但市场形式并未明朗。很容易理解,只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孕育下一个10亿、100亿美元的企业,但如何拿到这样的市场价格,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效果。
B、创业和资本早期进入,却还没有绝对巨头的产生。商业的主体是企业,创业的背后是资本,需要足够多的创业者开始“看”到了,却还在摸索,这个阶段。
C、市场和模式呼之欲出,具备2015年从青涩从向成熟的条件。满足一、二的领域不少,但很多来看,2015年可能也没什么希望有大的改观,因为客观条件并不具备,本文这次讨论的,首先应该是2015年有希望结果的。
其次,在罗列小鲜肉领域的同时,会有一两个例子拿出来,但有些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呼之欲出的小鲜肉一号,是生鲜电商。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但行业积累问题和经验已经到了喷发的临界点,2015就是那个临界点。
应该说,天猫喵鲜生占据了国内最大份额的生鲜电商市场,却依然没有绝对的统治力。如果说天猫在生鲜领域是虎,那身边至少还有一群狼,这块肉到底是谁的,胜负还早。这里想说明的,是大而全的生鲜电商会失去光泽,类似唯品会的专注、小而美、快而有力的创业企业会展露头角。
2015年是临界点的前提因素有三:1、在最初的几年,生鲜电商的质量、运输的包装、行业送货的规律有了一些共识,自建、第三方物流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冷链供应链体系;2、用户习惯有了充分的普及,2014年双11天猫加入生鲜商品,年底智利车厘子85%卖到中国,其中大量是电商吃掉,已经有了足够的第一次体验人群;3、企业和资本有了第一轮探讨。
延展说下第三点,无论是褚橙柳桃潘苹果的又一次丰收,还是任志强的小米出炉,柳传志的罗辑思维点名,生鲜电商中,有人物标签已经不再是独特优势。没有特点的企业已经被清晰,大而全的企业在调整战略,而真正能在2015脱颖而出的,是执行力和社群服务能力。微信平台已经有一些快速成长的企业在发芽。
小鲜肉二号,是生活服务,概念不是O2O,而是阿姨帮这样的每一个生活服务机会。
这个领域中,小而美的企业竞争机会却不像生鲜电商那么大,因为在我看来,美团、饿了么、大众点评、58、都属于这一类。由于参与选手众多,资金云集,加上这一领域做大,必须要做重,初创企业的优势并不太大,毕竟,有钱的地方,模式太容易被复制了。以刚刚宣布融资的美团为例,美团在我看来根本就不是一个团购企业,这家百团大战活下来的企业,和去哪儿抢过酒店预订、和豆瓣抢过电影票、和大众点评抢过餐饮、和饿了么又在抢外卖。美团就像是一个有钱有人的生活服务大亨,有啥进入啥,就是一个坐在明处的老虎。
但为什么还是小鲜肉?因为商业模式远远未定局。就说外卖,饿了么的融资依然很快,美团的伺机待发可以看作是一种进攻性的防守,因为不出手,不知道哪天就会被超过。生活服务类的创业机会2015年能起来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也早就在那里了。说到底,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为首的移动社交平台快速渗透。说到底,感谢小米去吧。
智能硬件,是小鲜肉三号。这个早就火了的概念,2015一定是风口。
关于智能硬件为什么会起势,两个根本原因,一、智能手机发展的性价比和瓶颈期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外有苹果手表的入市,国内小米开始从手机的升级到生态链的升级,后者本身就是指的硬件周边,手机的想象力在转移。二、工艺、产能成熟到硬件价格到位了。早期上千元没有保障的产品已经成为过去时、不想介绍太多智能硬件,说这个的稿子太多。小米生态链的多家企业,有很大的希望。
最后想说说的,是数字娱乐领域。自制剧、影视剧、电影的融合,行业面临整合。
一个笑话,说干掉广播的,不是最开始预想的报纸,却是打车软件,而国内电影、电视台的模式经营多年,没想到,真的要动手术的,是视频。芒果台的版权令更是加大了每一个平台的忧虑,只能自产、只能砸钱。合一影业、阿里电影,年底两家公司的收获确保了数字娱乐领域的竞争升级为全面战争。
不过,2014一定要评一个公益奖,嘀嘀和快的的免费红包送了一年券,竞争也有这样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