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有的说,您还以为朋友圈是自己的后花园,没想到别人可以随意践踏来去自如。卖桃评:唔……这一直是个错觉。有的说,我怎么没看到广告,难道我被微信团队抛弃了?卖桃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今天早晨起来收拾停当,照例打开微信看看有什么不容错过的信息和不容错过的红包,结果都没有,反而是看到了微信团队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广告文案:
它是什么
它无孔不入你无处可藏不是它可恶而是它不懂你我们试图做些改变
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千层浪!很多「朋友」在朋友圈奔走呼号:
有的说,朋友圈都有广告了,网络世界还他妈有没有净土了,有没有朋友了?卖桃评:说的好像以前没有似的,只不过原来你可以选择拉黑朋友,而现在手足无措而已。
有的说,您还以为朋友圈是自己的后花园,没想到别人可以随意践踏来去自如。卖桃评:唔……这一直是个错觉。
有的说,我怎么没看到广告,难道我被微信团队抛弃了?卖桃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有的说,微信是生活的一部分,广告是吗?卖桃评:是的。
有的说,微信确实不是营销工具,它是营销平台!卖桃评:……
有的问,朋友圈广告来了,你肿么看?卖桃答:我在朋友圈看。
其中惜字如金的「月更者」二爷鉴书(注:就是每月写一篇文章的意思)罕见的发表了相当正面的言论,他是这么说的:
免费用人家产品,免费用人家带宽和服务器,出个广告就出个广告吧,别太过分就行。就像西红柿炒鸡蛋,加几粒葱花还挺好的,但如果需要在葱花里翻来覆去找西红柿和鸡蛋就不好了。当然,如果加的不合适,不加葱花非要加辣椒面就更烦了。
做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我罕见的认同了一个产品经理的言论,并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说明我的观点:
大清早醒来就看到了朋友圈广而告之,挺好。没必要大惊小怪,广告本身就是生态圈的一部分,没广告可能很多内容和价值都会消失,既然你愿意免费看免费用,总要有人为此付出一点代价。
这条信息又引发了另一段有趣的对话:
读者: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一个广告就会消耗掉一部分粉丝或读者。时间久了,就没人关注了。这就像前人出书,出了书以为名声会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于是在自己的书中吹嘘别家的产品让读者走神。信息发达的社会,流失的人会更多。
卖桃说:电视里那么多广告为啥还有那么多人看电视?
读者:我说的是自媒体。自媒体的受众是小众,电视的受众是大众,自然标准就降低了。另外,我这个年纪基本不看电视,我认识的朋友也不看。所以看你的受众是什么群体,群体因为内容聚集,也会为聚集形成内容。
卖桃说:你和你的朋友不看不等于上亿的老百姓不看啊。另外,自媒体凭啥一直给你提供免费又没有广告的内容呢?他们也不能喝西北风生活。
读者:最近我也常听到类似说法。我订阅的几个 Poscast 和公众号,有时会说「听众凭什么催更啊,我免费做东西给你们听,你们还催,我爱做就做,你们爱听就听」。我之前以为写文章做 Podcast 都是自己的爱好呢。当然做久了会累,人之常情。有收入更有激情嘛。如果广告不得不做,我愿意是有水平的广告,让人会心一笑的广告。
卖桃说:人家说的没错啊,谁不喜欢晒太阳泡温泉看美剧刷朋友圈,放弃这些娱乐投入巨大精力和时间写文章和做 Podcast,当然有商业诉求。只不过有的能成,有的不行。免费之花没有商业支撑,大部分都会枯萎,毫无疑问。作为免费的受益者,要么赞助,要么当收费会员,要么悄悄听着看着,不愿听悄悄走开就好。
读者:是这个逻辑没错,只是我不想看到处充斥的广告和代购,微信这个生态圈变成那样就太遗憾了。其实也没必要投入巨大精力吧,太夸张了。至少我订阅的号一月一更,或者几个月一更的也有,关键还是质量。
话外音:难道这个读者也订阅了「二爷鉴书」?
卖桃接着说:好啊,那你从零去做一个公众号试试,到了10000订阅,我赞助1000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这位读者对广告的基本认知是对的,比如考虑受众,避免打扰用户,高质量投放等等。不过有些观点我就不能认同了。比如自媒体是小众。比如「我和我认识的朋友不看电视」,潜台词是越来越多的人不看电视了。比如做播客写文章居然要投入巨大精力太夸张了吧,等。
自媒体是大众还是小众本身是很难界定的。只有一百个读者是小众,一万呢,十万呢,一百万呢?还是小众媒体吗?
另外,凡事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局限性是很大的,当我们过渡关注一个事物时,会下意识的认为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事情,你的感观和大脑也会去主动收集这些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信息,比如你自己用 iPhone,你会看到满大街的人都用 iPhone;你用 Android,看到满大街的人都用 Android;你用 Windows Phone,你看到满大街的人……都不用 Windows Phone(确实少就没辙了)。就是这个道理。分析问题一定是基于客观数据出发,所以很多产品经理常常神神叨叨的说「还是要看数据啊,还是要看数据」。
说回广告,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聊天,我告诉他在美帝的 iTunes 上买歌,一首要1美金,伊大惊失色:一首歌要花7块钱,卧槽老外穷疯了吧,不都是搞艺术的吗?艺术家这么铜臭气,太不要脸了。然后又感慨,还是国内好,免费随便下……
我当时在抽伊嘴巴和忍住不抽之间徘徊良久,说,中国个人软件就是被你们这帮货色给毁掉了。他说别逗了,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现实就是这样,大部分国人没有养成为正版付费的习惯,但是这些创作者也要生活啊,于是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赚钱,比如歌手开演唱会、卖纪念品、参加活动。作者接广告、导流量和商务推广等等。有了这些业务模式的支撑,创作者才有动力和能力去创造更好的作品,让老百姓免费消费,就是这样。
微信其实很早就为公众号开通了广告,也就是大家在很多文章下面看到的广告条,叫做广点通。我没打开是因为这个投放不够精准,很多广告内容我看着都来气,索性关掉了。我选择直接和厂商合作,买断部分文章的底部广告,这样更好。
广告的投放无非是精准、有创意、尽量避免打扰用户,最佳的广告应该是三方受益的,厂商能够推广自己的产品,创作者获得收入,部分读者或观众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个「部分」到底是小部分还是大部分,就要依赖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去优化投放的精确度和覆盖度了,不再多言。
我想无论是微信团队还是微信公众号,都不会无节制的投放广告,微信团队又是个极其克制的团队,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作为厂商,去准备好广告费就好了,据说灰常贵。作为读者,继续读你喜欢的文章,同时清楚的知道,阅读其实不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