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懂的七大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人生如戏

2015-06-25 21:37:09

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有人说商业模式怎么可能不懂,不就是怎么赚钱吗,这有啥难的。甚至乔布斯当初找沃兹写一个解释器,沃兹不肯,乔布斯只好打电话叫比尔盖茨过来帮忙搞定…… 

摘要 : 有人说商业模式怎么可能不懂,不就是怎么赚钱吗,这有啥难的。别说,你可能还真就不懂,你知道微软早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吗?

前一段时间,面试一个要进来做前台的女生,本来都已经定下来了要入职了,她临时通知我说想想还是不来了,我问理由,她给了个高大上的理由:我觉得你们公司没有商业模式。

我记得前些年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篇文章说,10多年前,有些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腾讯上班后,心想,qq我也用啊,是个免费的产品啊,这个公司不赚钱,能发出工资来吗?于是一群家长跑去腾讯那里“讨薪维权”。这些人就跟那个面试前台的妹子一样,由于对互联网不够理解,看不到商业模式,于是就没了安全感。

企业最终是要赚钱的,怎么可能没有商业模式呢?李彦宏都说了一年两年商业模式可以,三五年没有商业模式就不行了。我事后也在反思觉得自己的公司虽然融了两轮资,不会拖欠工资,但是让人看不到收入点,不能给人安全感,也怪不得别人。于是我今天就想说说商业模式。

有人说商业模式怎么可能不懂,不就是怎么赚钱吗,这有啥难的。别说,你可能还真就不懂,你知道微软早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吗?微软是70年代就成立的公司,做操作系统已经是很后面的事了。微软最早的时候是靠一款叫BASIC的编程语言来营收。当时市面上也有一些小玩家做的BASIC语言免费的解释器,但是企业还是觉得跟微软买比较靠谱。甚至乔布斯当初找沃兹写一个解释器,沃兹不肯,乔布斯只好打电话叫比尔盖茨过来帮忙搞定……

在互联网到来之后,商业模式变得更加复杂而玄幻了。有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也有出在猪身上狗身上的。一个新兴企业早期的时候往往不需要去想羊毛到底出在哪里,只要知道自己养的东西在成长在壮大就行了,或者说你要看清你做的东西具有价值。有价值的典型特征是:有活跃用户,也就是有用户持续投入时间在你的产品。

有了羊,下一步只是毛出在哪里的问题,这里是一门学问,因为有时候你想要剪羊毛,但是一下子剪痛了,羊嚎叫着跑了,那可不好。比如说当年ebay和淘宝,ebay坚持收费,淘宝就是不收费,最终淘宝赢了,到现在也不收费。但是淘宝不赚钱吗?也不是,因为淘宝的展位有限,搜索出来排名前面的位置也有限,几百万商家在上面竞争更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就形成了类似搜索引擎的计费方式,淘宝最终跟那些需要更多展示的商家收费。Ebay在中国上来就收费,最终把羊剪痛了,跑了。

上述例子就是两种商业模式的区别。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用户付费模式,典型的有Appstore的付费应用,ebay的收费方式,Salesforce那样的企业级SaaS软件按照用户数量付费,windows等付费软件的费用。在中国,企业付费是多数的,个人用户没有为软件付费的习惯。(部分程序员除外)

二、免费服务用户,收取增值费。免费游戏收取道具费用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在的游戏已经不收点卡月卡了,就是把道具卖给土豪,让非人民币玩家和小R陪大R一起玩。小说站也是免费放一些试读,有兴趣就继续付费读下去。企业服务(包括云计算)现在大多都开放了免费试用版本。不过和小说站不同的是,企业服务不是靠用户数量赚钱,而是靠大客户的质量赚钱。

三、电商,通过物品交易获得收入。团购也可以理解成轻量级B2C,O2O的盈利模式则比较复杂,通常不能以电商模式来看。

四、互联网金融,主要是赚取利差或交易费。

五、广告模式,免费服务用户,获取流量,通过引导用户行为等方式把流量变现。传统的方式就是广告,门户网站上可见的那种。效果更好的是谷歌百度,是通过搜索结果的展示来推送广告,facebook则拥有更为精准的定位。网址导航、返利等都是广告模式。

这个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主要体现在分发上,一些列抢占入口的行为去抢占用户的应用列表,继而抢占用户的时间。这个模式是toB的,于是购买的企业可能是上述两种的,比如游戏公司,或者是电商。

六、卖设备卖硬件,里面包含了软件的费用。你买了手机和电脑,也获取了里面的软件,尽管你真正玩的是里面的软件,硬件只是一个载体,但是用户更倾向于为摸得着的东西买单。

七、软件和技术开源且免费,卖咨询卖服务。linux是免费的,但是红帽是要钱的。JAVA是免费的,但是IBM是靠一堆中间件还有咨询服务等跟企业收巨额费用。

有趣的是,一个行业里的竞争对手可能商业模式都大不相同。比如X86,MIPS,ARM都不一样。ARM收很贵的授权费,而MIPS则是免费。如果以上七点你都掌握的话,不难发现你对很多大公司的商业模式都能有个大概的了解。

比如百度是靠广告,腾讯是流量导入到游戏后洗用户收大R的钱,阿里则是跟企业增值费。回到前面的关于微软的问题,微软被大量盗版,个人购买windows并不是主要的收入,但是微软通过和硬件厂商的整合,就是第六条,这里面可以赚很多windows以及office的费用,另外第七点才是微软真正的大头(尽管微软的软件和技术并不是开源免费),企业在使用微软产品的时候,可能对软件付费只是很小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跟微软购买大量的咨询和服务费。这一点来看,就不难理解微软为什么要开源了。只可惜开源太迟,JAVA已经做得太大了。

同样,Oracle之后的数据库通常不会再是靠软件收费了,Vertica是根据企业数据的量来收费,mongodb等则是跟企业收取服务和咨询费。最后说一下小米,小米现在的商业模式是上述的卖硬件,但是在400亿美金市值之后,讲的那个故事就不能再是硬件了,那是不是渠道入口带来的广告(分发)模式呢?也不是,那样是撑不起400亿美金市值的。

把问题留给读者吧,你们觉得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请在评论里留言。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