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作为一个话题性企业,出点什么事儿都能被立刻炒热,如果这个事儿又恰好和名声在外HR体系相关,那基本上想不红都难啊……可不巧的是这次阿里校招缩编就刚好踩上了这么一个节点,成功的成为了风口上的猪被骂了起来。作为一名工作多年同时恰好现在手下没有实习生且和阿里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非利益相关者,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说几句话:
首先,对于2016年7月份毕业的孩子们来说,在2015年9月初的今天就知道自己进不了阿里真算不得世界末日,讲个故事你们就明白了:若干年前我准备本科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当时国内Top2的电脑整机制造企业(当然今天已经转型进入了高大上的金融/咨询行业,对,就是那个整天在广播里面煽情“就在你身边”的那个)实习了半年多的时候,过完春节突然收到人力资源部的信件(对,你没看错,是信件不是E-Mail),信中云山雾罩的铺垫了对于我在实习期艰苦朴素且精彩绝伦的工作表现等好几百字的片儿汤话后笔锋一转,委婉的抛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实:由于公司编制以及户口申请的限制,部分实习生可能无法获得北京户口或公司正式编制,因此建议考虑考虑其他工作单位,要知道这可是3月份,离毕业只有3个月了!更雪上加霜的是墨菲定则在这个时间点再一次被证明是真理:没过几天非典就开始在全国肆虐了……说以上这些废话还真不是给阿里洗地,只是想证明当初和阿里差不多体量的企业不仅工作没给你而且连时间都没留给你,建议各位小朋友们有在网上抒发思想感情的时间还不如赶紧想办法搞定毕业以后的饭票才是正经事儿,请先考虑如下这个可能性:杭州的工作机会就这么多,长得比你漂亮脑子比你聪明的人万一起的比你还早,那可就糟了……
其次,经济的冬天不是正在到来而是已经到来,从制造业企业在发布年中财报后的表现来说“春江水暖‘丫’先知”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真的有人以为裁员是为了励精图治而选择轻装上阵那基本上可以判定为在常识上不成熟需要回炉重新读中专提升一下自己了:轻装上阵没错,但是轻装上阵的首要目的是活下去而不是为了冲刺的更快,想想看,在冬天的时候脱掉沉重的棉袄以后还有人不躲暖和的屋子里面而是跑到外面撒欢么?编制冻结、业务收缩甚至部门整体出售都是这些制造业企业在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早已经练就的一身越冬本领,毕竟对于像德国的S公司和美国的I公司这些百年老店来说,遭遇经济危机的次数很可能比我们换工作的经验还要丰富许多,遇到购买力下滑主动断臂求自保已经是企业管理基本套路中的规定动作,从管理层的角度不会有任何心理压力或者决策困难,生死存亡(或者是个人前途)面前不会有人再讲情怀和所谓“道义”,活命要紧,当然,这里活的是管理者自己的命。
最后,在市场环境中互联网企业并不拥有一番独立的净土而是和传统行业天生就有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整体经济的冬天继续保持下去的话,互联网企业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种打鸡血式增长的势头还是未知数。不装逼的说,各路毕业生们风风火火投奔互联网企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工资比较高,第二是通过面试相对简单;而造成这一点的背景不用说你也知道,那就是需求与供给的倒挂。太平盛世热钱涌动的日子里企业作为强需求方当然可以凭借资本的力量到市场上去溢价吸纳这些劳动力,但如果真正到了购买力回落经济下行投资持观望态度的冬天相信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过上精打细算的日子从而强调性价比,对于在互联网企业中作为最主要生产工具的员工而言,性价比所意味着什么就应该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总之,以后的互联网企业恐怕不再会是“钱多人傻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