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一直“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电信服务的理念也要不断适应现实要求。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信息产业及信息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多次提到信息通信业及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内容。温总理还着重指出,要完善电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
由此可见,电信业在自身发展上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在力助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机遇,国家由此开始加大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关注,电信改革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需要。但不可忽略的是,飞速发展的电信业仍面临各种新问题,使得电信业改革无法一劳永逸,越是飞速发展,越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因此,关乎国民经济基础、关乎人民通信需求的电信改革配套措施应及时出手、不断跟进。
新政明方向,电信改革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了通信产业发展的多重作用,肯定了电信业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更明确指出要完善电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
两会期间,3G首次服务两会、代表和委员首次领取笔记本电脑,信息化的效率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纵览科技界热点提案议案也可以发现,电信改革、信息化战略、三网融合、技术创新等都是关键词,如何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保增长、促发展、护民生、保和谐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思考,也成为社会及信息通信产业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国家信息化战略看,经历了大部制改革、电信重组和3G发牌的电信业,亟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来促进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新电信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温总理的报告体现了,电信重组是从国家信息化战略出发,电信配套改革不能仅从电信业自身的情况出发,更重要的是必须根据国家战略出台。
从百姓民生的角度看,电信业的服务质量一直受到广大用户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消费和发展”,可以说,“数字民生”带来了信息化福祉,也在提振着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为此,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把电信服务和行风工作的主题确定为“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因此,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纽带,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落脚点和支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益、调结构。而制定出台相关的电信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是必要且重要的。
种种问题显示电信业亟需出台相关改革措施
客观来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进一步显现,我国电信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从电信业自身出发,我国的电信行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凸显出电信改革措施出台的紧迫性。
例如,我国三网融合发展到现在仍然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电信服务、资费以及电信业重复建设浪费国家资源等现象的指责从未间断。有人提出,当3G离老百姓越来越近的时候,通信行业的共建共享则是3G的首战。而我国的市场空间,有效利用频率,规范号段,以及控制运营成本等,关系到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健康发展。但需严防共建共享后,可能会产生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而在电信重组和3G牌照发放后至今,中移动依旧一枝独秀,重组成效并不显著,恶性竞争却有“抬头”之势。例如,中移动适时“承接”即将退网的小灵通用户,其TD无线座机业务将采用TD专用188号段,以更低的价格开始进入固话市场,不免有“滥用TD扶持政策”的嫌疑,或将对原有通信市场格局造成重大冲击。此外,市话网、移动资费、互联互通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
争着投资不如回馈用户, 3G投资一定要规划发展
电信行业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源,有体制上的问题,有运营商竞争策略的问题,也有产业发展阶段的问题,电信市场的监管创新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电信改革配套措施务必及时出手,务必规划发展引导3G时代通信行业良性发展。
电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辉在“2009深度观察大型报告会”上表示,2009年全球电信业发展将进一步减速,而我国电信业务发展将受3G商用影响,有望实现6%以上的增长。
为此,行业迫切需要尽快出台《电信法》,为项目建设和运营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行业也应迫切需要出台配套的电信改革措施,应强调,3G时代不能陷入拼成本的泥潭,3G时代的建设应该是资源共享的建设;3G时代的重点应在节约国家资本、在资费和产业的健康发展上,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3G时代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升服务,从而真正给百姓带去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