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一直在用的座右铭“不作恶(Don"t be evil)”,现在似乎变得离谷歌的现状越来越远。深陷垄断泥沼之中的谷歌不仅看起来像在作恶,而且他走的这条不归路看起来越来越眼熟,像极了其竞争对手微软走过的老路。
垄断,巨头的枷锁
在国外,垄断的概念比任何违规经营都要可怕。即便是在国内,一纸罚单也足够让高通伤筋动骨,这是无论多么强大的巨头也不敢触碰的一条线。
谷歌“不作恶”变成一纸空文?
谷歌还是碰到了,或者说这是一种强大到无敌的公司总难免遇上的坎。欧盟监管协会在前段时间对谷歌发起了反垄断诉讼,控诉谷歌滥用其主导地位,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中存在垄断行为。
谷歌和微软,老对手有着相同的惆怅
翻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案件与上世纪末微软的windows系统垄断案件如出一辙。与其他行业相似,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也不能免俗,重蹈微软覆辙的谷歌也陷入了垄断的危机。
垄断并非不让你成为巨头
那么巨头公司总会面对拥有很大优势的局面,难道他们都算是垄断吗?并非如此,一个公司在某个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不算是垄断。也就是说拥有垄断地位并不违法,但是利用其垄断地位阻碍其他公司与其竞争,或者利用该地位去获取另一个市场的垄断这就违法了。
安卓系统是此次垄断案件的关键
这也是欧盟控诉谷歌垄断的原因所在。欧盟认为,谷歌有三处垄断的行为。一,谷歌搜索垄断了欧洲的互联网搜索市场;二,谷歌旗下的安卓垄断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三,安卓系统必备的Google play应用商店。
被绑架的手机制造商
在这三条中,后两者尤为重要的触动了欧盟的忍耐神经。监管机构指出,此二者直接成为了手机制造商和无线网络运营商能否成功的杠杆所在。
想用安卓系统,先装谷歌程序
如果手机制造商想要保持竞争力,那么安卓系统是必备的(因为IOS不外借);而如果采用了安卓系统,想要下载正规的应用,Google play也就必须要装上。更为重要的是,欧盟指出,谷歌曾试图非法利用手中掌握的杠杆,形成更大程度上的垄断。
在安卓系统中,他通常会有一些自带软件,尤其是在主屏幕上的一个文件夹里,包含了谷歌一系列的应用,包括Chrome浏览器和Gmail等谷歌产品。如果仅凭这一点就定谷歌垄断,那确实太过武断,但欧盟却掌握了对谷歌极为不利的证据。
根据欧盟所公布的报告来看,谷歌和手机厂商的合同中规定,想要获取最新版本的安卓系统以及Google play,厂商所生产的手机中必须携带一定数量的谷歌应用,包括Chrome浏览器等,而且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展示。
在欧盟看来,这种做法严重妨碍了手机制造行业的健康程度,他们无法自由选择谷歌的应用程序,以及他们的手机设备特色将被严重限制。他们必须安装谷歌要求的一切,否则将失去安卓系统的使用权,也就会失去智能手机的竞争力。
有意无意中的蝴蝶效应
如果谷歌像高通一样乖乖认罚,那么一切就简单多了,但事件发酵至现在,谷歌绝非砧板上的咸鱼,一个巨头的一点小举动可能引发巨大的市场变动。
免费的安卓系统,谁不心动?
谷歌对指控的回应是,公司要求以应用程序预装的方式来代替Android系统开发成本。也就是说,将谷歌应用程序的预装后,手机生产厂商可以免费获取Android系统的使用权。
而且,谷歌方面指出,手机生产商有权利选择是否选择使用Android系统以及选择哪个版本的Android系统。同时,谷歌也没用干预过生产商是否预装其他非谷歌系的软件。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选择谷歌竞争对手的应用,谷歌并未对此有所干预。
但谷歌似乎已经低估了他们产品的影响力,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已经引发蝴蝶效应,足以对其竞争对手造成致命的打击。据欧盟调查研究,大多数消费者在拥有了一款应用之后,在心里会抵触再装另外的一款功能类似的应用,这也就使得谷歌系产品可以肆意发展破坏竞争。
谷歌系产品大肆扩张,形成更多垄断
欧盟还认为,谷歌的做法严重妨碍了手机制造商的利润。制造商由于预装软件以及各种被谷歌要求的框架所束缚,不能为顾客定制更体贴、更人性化的设备。对于整个行业来讲,其创新和竞争都将受到影响,对消费者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Android强,Google play也强
而这些应用的安装带来的是谷歌更大的垄断。手机上安装了谷歌搜索的应用并且所有搜索都默认为谷歌搜索,这对其他搜索业务出现的致命的打压。应用商店必须采用Google play也对谷歌系的产品产生很大促进,催生了更多的垄断。
被重演的历史
历史总是相似的,垄断在高新技术领域也不能避免的重演。如果你还记得当年的微软垄断案件,这一切听起来就太熟悉了。
1997年微软垄断影响巨大
1997年,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尤其是微软将windows系统和IE浏览器捆绑非法销售的这一做法涉嫌了垄断。而且,微软借助windows操作系统的强大打压Netscape等竞争对手,限制了生产厂商的设备创新等。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控诉也直接导致了微软和政府的关系恶化,不少同行都对微软大肆批判,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就包括了谷歌在内。对垄断的批评声音中,比尔·盖茨辞去微软CEO。
比尔·盖茨的辞职与垄断案件有很大关联
谷歌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都是操作系统中的巨头,其系统的优质也无可避免的让其打了推其他产品的主意。但是服务应当是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任何妨碍消费者需求的行为都将破坏市场的竞争性,而这也是欧盟和美国政府无法容忍的事情。
奚落过微软的谷歌,却变成了“第二个微软”
换个角度考虑,谷歌和微软其实也都是垄断的受害者。如果谷歌的应用程序足够优质,微软的IE浏览器也足够强大,他们并不需要铤而走险。而事实是他们的产品足够好,却偏偏把自己放到了这样一个千夫所指的地位,进而让用户忽略了产品的优质特性。
变革中的谷歌,该往何处去
而如果欧盟对谷歌的指控成立,谷歌也应该想一下下一步的做法了,走上了微软的老路,却绝不能一条路走到黑,现在的微软都在不断的自救和寻求新的突破,谷歌有什么理由说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