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国人从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已经会读、会背《二十四节气》儿歌,可是随着城市化发展,人们渐渐远离乡村、远离自然,越来越少人懂得二十四节气里所蕴含的智慧和深藏的文化。
如何引导孩子发现自然和生活的关系?如何让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生命?在传承传统、了解自己的“根”的同时,如何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NEC联合日本KEEP协会及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在春分时节组织了“2017NEC世界儿童自然营”,尝试将以上思考融入活动中。
重温祭日礼仪,了解华夏文化对自然的崇礼之情
在古代,春分时节最重要的国之大事就是祭祀太阳,感恩它带给人们的光明和温暖。活动第一天,孩子们来到明清祭祀大明神——太阳神的日坛公园,学习祭祀过程中的礼仪,他们身着清朝时期的服装,遵从祭典的大体线路,重温这一习俗,为生活增添一些仪式感,也更加直观地体会华夏文化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行思考如何测量出神路、坛壝的长度

将自己捡拾的自然物放在盘内做成“祭品”,完成祭祀环节
动手体验春日活动,从生活中认识节气
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春日的气息就体现在食物、游戏等细节中。活动期间,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春天的美食:春饼,并且了解为什么这个季节会出现这种食物,它的材料选择和自然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和传统食物一样,传统游戏很多也是从自然中来,比如春日最典型的风筝、剪纸、立蛋三个活动。剪纸非遗传承人也被请到活动现场专门授课,讲授剪纸中的文化与中国人的自然观。

制作风筝

学习剪纸
国际化交流平台,分享自己,连结他人
三天的时间里,孩子们先后与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台湾地区的小伙伴视频通话,他们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也在翻译老师的帮助下,将每一天独特的发现和体验与其他人分享。并用肢体语言、文字、声音等,来介绍春天是什么样子。
“因相似而相连,因差异而成长。”国际化的交流环境,是孩子们感受这句话的最好机会。

与世界各地的小朋友视频连线

通过视频连线展示春饼的制作与食用方法

展示亲手制作的风筝
夜宿童书馆,独立又独特的城市生活经历
活动的住宿地点是幸福树童书馆。通过夜宿童书馆,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怎么叠防潮垫、睡袋;学会了如何在一个狭窄的公共空间内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又能同时顺利、有序地分享公用设施,维护大家共同的生活环境。每一天,都是既锻炼自己,又互相合作的学习,这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新鲜。

夜宿童书馆
3月20日,为期三天的2017NEC世界儿童自然营顺利结束,在活动中,孩子们体会了大自然,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进行了分享,也收获了友谊。

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写信、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

2017NEC世界儿童自然营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