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渠道建设已成为通信运营商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其作用不可低估。渠道建设是否完善和成熟,直接影响到业务产品的市场份额。如何弥补渠道建设不足,发挥渠道利刃和尖兵作用,是通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推进社会渠道规模建设中,要实现规模和效益双提升,通过制定社会渠道规模拓展目标,成功拓展专营店、卖场店、合作店,争取实现业务发展占据“半壁江山”。通过制定社会渠道规模拓展思路,坚持“选好人、布好点、服务好、支撑好”原则,抓住选址、选人的关键,注重选址质量,把社会渠道“造血功能”做好、做强、做优。通过制定社会渠道规模建设要求,凸显专营店、卖场店、合作店的亮点和特色,强化4G智能机宣传元素,形成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更多客户群的“眼球”,立足于提升客户感知度和认知度,提升通信服务品质优势和品牌效应。
根据人口密度和人流量等情况,做好渠道规划建设,做到既满足业务覆盖发展的需要,又要兼顾代理商的收益,合理控制建设费用,强调投入产出。在非繁华区域和主街道,尽量控制门面大小,费用投入额度要与承诺发展量挂钩,保证效益;在农村重点落实营业厅转型,做好“一厅一店一点”建设,全面覆盖乡镇农村市场;进一步做好其他运营商渠道摸排和资料整理工作,加大业务渗透力度,实现企业社会渠道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建立巡查走访制度,对业务资费、业务办理、投诉建议、设施维护等工作进行监督;利用后台数据统计功能,加强对运营情况的监控,及时帮助解决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通信企业要重视对渠道商的业务培训,培训方式不必拘泥于形式,要以辅导为主、讲课为辅,进一步加强社会渠道经理对面临的竞争形势的认知,掌握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升渠道经理的沟通能力,建立与渠道商的合作关系,全面提升渠道管理人员的渠道管控能力,从而提升社会渠道的效率与效能。要做好服务支撑保障工作,可以开设渠道绿色通道,不要仅仅把渠道商当成合作伙伴,而要把渠道商当成重要客户来对待。
针对移动数据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的特点,在建立渠道时适合采用短渠道策略,即产品从运营商流向最终用户的过程中,只经过一个中间商的分销渠道。这样有利于保证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及时性,便于运营商了解渠道市场,便于提供售后服务。渠道过长,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引起用户对经营者身份的质疑,并且运营商渠道管理成本增加,渠道商收益相对降低,经营积极性下降。
固定宽带和视频业务是推广互联网应用业务的前提。用户一旦购买,多数不愿意频繁更换运营商,哪家运营商先赢得客户,必将为后期保持稳定的业务收入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产品推广上要尽可能地利用包括电脑公司和电器商场等在内的中间渠道销售固定宽带和视频业务,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渗透市场,扩大宣传,并且便于中间商展开竞争,提高销售率。
要强化对渠道的科学管理,放宽加入渠道的政策,提高渠道流失门槛。每个合格的渠道商手里都掌握着宝贵的客户资源,流失了渠道,就意味着企业品牌、信誉的下降,可以通过基金及补贴方式抬高渠道商流失的壁垒,降低渠道商转网率。对渠道商的激励应该持续,且激励力度应加大。从安利的成功激励中可以看出,长效的激励会大幅度提升渠道商对运营商的依附性和忠诚度,可以考虑通过某种考核体制使渠道商分享用户月数据通信费用。
总之,通信企业应该以业务收入这条主线为重点,以“规模经营、流量经营”两大发展策略为抓手,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社会渠道建设,增强社会渠道整体发展能力,提高渠道资源投入效益,扎实推进社会渠道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