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的历史时空

责任编辑:vivian

2012-03-19 17:41:44

来源:企业网D1Net

原创

1959年6月,Christopher Strachey在国际信息处理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型高速计算机的时间共享》的文章,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虚拟化”的概念,由此拉开了虚拟化技术的序幕。

萌芽期

1959年6月,Christopher Strachey在国际信息处理大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型高速计算机的时间共享》的文章,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虚拟化”的概念,由此拉开了虚拟化技术的序幕。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很多大型计算机项目中都出现了虚拟化技术的雏形。比如1960年美国的Atlas计算机项目、1963年麻省理工的MAC项目等。1964年L.W. Comeau和R.J. Creasy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名为CP-40的新型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是为IBM System/360 度身定制,首次实现了虚拟内存和虚拟机。

1965年8月,IBM推出System/360 Model 67和TSS分时共享系统(Time Sharing System),允许很多远程用户共享同一高性能计算设备的使用时间,这也是最原始的虚拟机技术。

发展期

1972年IBM发布了用于创建灵活大型主机的虚拟机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动态的需求快速而有效地使用各种资源。此时,IBM360/40、IBM360/67等大型机通过一种名为VMM(虚拟机监控器)的技术,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很多可以运行操作系统的独立虚拟机。自此,虚拟化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虚拟机在大型机时代变得十分流行。

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完全源于为造价昂贵的大型机服务。在虚拟化的帮助下,用户可以对硬件进行逻辑分区,实现“多任务处理”,以充分利用大型机的昂贵资源。但是大型机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费用是昂贵而难以承担的。因此在UNIX诞生后,小型机在RISC技术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大型机的技术开始逐步移植到小型机或UNIX服务器上。RISC服务器和小型机也成为了虚拟化的受益者。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出现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使得计算机硬件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在这样的情势下,为充分利用昂贵的计算机资源而诞生的虚拟化技术失去了生存的空间,逐渐乏人问津,只在高性能服务器上使用。虚拟化技术开始进入了冷冻期,一度被人们慢慢淡忘。

爆发期

在大型机和UNIX平台的虚拟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X86平台却由于架构和性能上的缺陷,而与虚拟化绝缘。随着上世纪90年代X86架构的普及,这一情况终于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把虚拟化技术引入应用更广泛的X86平台。英特尔、AMD修改了X86处理器的指令集,再加上多核处理器的出现,使得虚拟化技术在X86平台快速发展起来。

1998年,VMware公司成立。当时,利用VMware在Windows NT上启动Windows 95的做法令人赞叹不已。1999年VMware针对X86平台推出了第一款商业虚拟化软件,从此开启了虚拟化技术的X86时代。随后英特尔、微软、惠普、甲骨文等大公司也相继加入了虚拟化的战局。

虚拟化的发展自此进入了爆发期。虚拟化的产品线日趋丰富和完善,虚拟化技术不再是大型企业和高端行业用户的专属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正在加入到虚拟化的阵营当中。

2008年,云计算的概念开始兴起。作为云计算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虚拟化如今活跃于IT的各个领域,广受各界关注。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