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电子合同进阶之路
在“智慧互联网”时代,身份可信、数据可信、数字资产可信、合约可信,这四个可信就是冲着供应链金融的四个痛点来的(参见图二)。
图二:供应链金融的基本诉求在智能合约体系下的满足
前段时间我们录制了马臣云老师的课程《数字信任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应用》,在各大应用市场和APP store,下载CIO时代APP,可以马上用赠送的积分兑换这门课程仔细了解。 供应链金融这个重要的业务场景,其价值主要是可以用“虚拟授信”的方式,将传统的对大型组织的授信,以订单、合约等渠道贯通到三级甚至更前置级别的供应商。当然,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价值也不止如此。 区块链技术在基于供应链的“封闭市场”中的三个价值 根据十年前笔者在温州工作的体会,在一个区域型的传统产业集群中,因为亲缘、地缘的关系,产业集群的市场往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当时的温州有一种说法是“外面千品牌,里面一个厂”。这个感觉有点像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之间的关税互相免或者很低。 区域经济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内部性,再通过强大的销售大军与外部进行持续的价值互动。 我们推演在数字时代,如何求得这样内部性与外部性新的统一,尤其是在产业合作的角色突破了亲缘、地缘乃至资本的边界的情况下。 边界越大,就越需要一组“箍”,区块链技术恰恰可以成为不可或缺的“箍”。我们可以看到从供应链到产业集群的“封闭市场”中,它的三大具体价值: 一、盟主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用,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条件地弥漫到产业集群的几乎所有角色,促进“内市场”的稳定。比如金融机构对多级供应商的智能合约激活与执行,可以直接进行支付。 二、多角色线上的交易与协作,可以帮助各方进行严谨规则下的存证,各类角色内部与外部业务的勾稽关系可以进一步广域化。不再局限于事后的追责,更是在事中与事前可以进行基于行为特征的预防与干预。勾稽关系的模型包括并不限于采购与销售订单、发票、付款凭证、委外工单、工资结算凭证等。 三、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最大程度地得以消弭,产业链角色逐步进行常数经营状态。计划性经营越来越成为主流。这一方面是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角色获得最低的交易成本、协同成本,还有更强的确定性。 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在我目前已经接触的不少项目中,都有设计或者是部分实现。总体趋势上非常乐观。 4月10日发布的“国内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协同平台”值得CIO期待 昨天(4月9日)得到消息,飞企互联和信任度在今天(4月10日)要发布“国内首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业务协同平台”,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去发布会现场。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和我们在上面的一些思考有许多统一之处。 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企业级用户,尤其是具有产业链基础的盟主企业,充分实现连接人、链接端、联通内外,成为其业务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其中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飞企互联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种基于“共享”模式的、安全的、可靠的、具备公信力的身份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基于手机客户端+活体检测+区块链存证的高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二、关键信息在链条上的多点存储,并且通过特殊的加密协议,实现关键信息的存储、访问、利用的高安全性及不可篡改性。这些关键信息包括:用户身份认证信息、合约文书的完整信息、用户的关键行为信息(个人签名、重要授权等)。 三、区块链技术的许可链或者联盟链机制和加密算法,确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设立拥有这些数据的控制权,控制不同的机构对这些数据访问,控制获得这些数据的程度。 四、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建立更好的数据交换利益规则。实现合约脚本化、智能化,减少人为操作,优化商业信用环境。分布式商业文明终于获得落地的新定义,中国首款区块链社会化信用生态运营平台。将为更多企业赋能,并帮助企业创建自己的赋能能力。
这恰恰是给CIO创造了新的机会。 中国CIO应用区块链技术为供应链赋能的窗口期已经来到 笔者在《未来的CIO会成为上世纪初的“首席电力官”吗?》一文中,不无忧虑地为众多的CIO兄弟祈祷,在这篇文章发表后,许多微信群里的讨论意见也不统一,许多人总体上还处于舒适区,但是我也确实看到不少不想成为“首席电力官”的兄弟的不竭努力。 企业的IT工作在这两年已经进行了从建设阶段到运营阶段的转轨,越来越多的CIO开始将机房托管到运营商的IDC,将业务创新视为自己的当然任务,与业务部门一道围绕公司战略而行动。 我们发现,在业务创新方面,CIO们差不多通过积极的技术引进,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电商阶段。有人甚至直接下水,负责企业新成立电商部门,兼职或者不再兼职之前的信息化工作。推进了企业将电商从互联网渠道到全渠道融合的转化的进程,促进了从商品经营到会员(客户)经营的重大转型。 二、移动化阶段。特别是基于微信的应用的广泛引入,不仅连接了更多的角色进入系统,还直接促进组织的以人为中心的数据文化的形成。 三、数据价值阶段。数据不仅支撑业务流的闭环,还通过数据实时监测企业运营系统,对具体的异常业务动作进行警示,促进企业在经营质量方面的升级。 上面的这几个阶段,基本都是以单体企业为中心的技术赋能。现在企业的外部性越来越明显,如何与外部进行密切、有序、低成本、低风险的合作,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上面我们分析了区块链在供应链、产业集群中的业务场景与业务价值。可以预测的是,这恰恰是CIO为企业进行技术赋能的新机会。 这一点如果成立,则是在技术赋能方面进入第四个阶段——区块链技术赋能阶段。 各个阶段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也就是众多的企业CIO现在拥有了“后来居上”的特殊机遇。这需要我们非常审慎地研究业务场景,设计导入区块链技术的切入点。 对此,CIO时代愿意以各种方式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