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酝酿“十三五”光伏新政 或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韩旭

2015-10-20 17:48:32

摘自:人民网-舆情频道

10月12日至10月18日,能源行业在“十三五”光伏新政、煤炭巨头上演价格战、能源价格改革以及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等热点话题和行业发展动态上舆论关注度较高。

10月12日至10月18日,能源行业在“十三五”光伏新政、煤炭巨头上演价格战、能源价格改革以及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等热点话题和行业发展动态上舆论关注度较高。其中,天津北辰区仓库起火爆炸,距天津港爆炸仅2个月的相关信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石油方面,天津北辰区仓库起火爆炸受到舆论关注。天津二次爆炸让石化企业再次蒙上安全生产的“阴霾”,危化品行业及相关企业在声誉重建方面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油气改革方面,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有望双双放开、中石油力推全产业链试点改革等受到关注。

电力方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推升了能源价格改革的相关舆论预期,其中电价改革备受关注。发改委两周内批三地电价改革试点等信息显示电力产业链利益重构将逐步显现。在反腐领域,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冯军被依法提起公诉受到关注。

煤炭方面,煤炭巨头上演价格战是本周行业热点,业内对煤市走势继续唱衰,淘汰落后产能,解决结构性矛盾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煤市“寒冬”加剧,煤价跌入“3”时代也受到引发舆论关注。

新能源方面,“十三五”光伏补贴等政策利好引发媒体大量关注,光伏发展前景舆论预期良好。中国将加速核电站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提速、风电“十三五”将力推四大领域等新能源其他领域信息也受到关注。

①监测周期:2015.10.12-2015.10.18。②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多部门酝酿“十三五”光伏新政 或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

【舆情概述】10月13日,媒体报道称,在日前举行的“2015中国光伏领袖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透露,光伏补贴未来8至10年不会停,不过会有所倾斜,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同时,加大领跑者示范基地建设,实现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提高模式转变。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对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势头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光伏发电相关的投资机会也被看好。同时,结合近期关于近200亿元补贴拖欠的相关信息,舆论对补贴发放的时效性仍然存在质疑。对此,光伏行业专家赵玉文认为,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影响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光伏电站、组件厂商、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形成三角债,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补贴金额来源问题还是补贴发放渠道冗杂问题,财政部、能源局、发改委、国家电网,行业协会以及发电企业等都应积极筹措解决。

【分析研判】当前,我国处在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十三五”将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根本性支撑,光伏行业前景可观。下一阶段,光伏企业应更加注重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放眼国内外市场的长远需求等将持续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企业在自身转型升级的战略实践中,还需注意借助政策利好,向国内、国际市场大力传播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推进重点,适时推动企业声誉及品牌建设,这样才能在备受关注的光伏行业竞争中占据舆论利好的一席之地。 

神华被指挺价挫败 煤炭巨头上演价格战

【舆情概述】10月15日,媒体报道称,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受电力消费进入淡季、电厂采购消极影响,本周继续下探。受到下游疲软需求的冲击,神华等煤炭企业“四大巨头”销售情况不佳,同煤和中煤在节前率先下调价格,使得原本想挺价的神华在国庆长假结束之后,被迫立即加入了价格战。

另据媒体报道,为了使煤炭业摆脱困境,国家发改委运行局10月9日主持召开煤炭行业脱困第40次联席会议,督促重点产煤省区落实国务院煤炭行业脱困决策部署和“四个严格治理”相关措施。

【舆论观点】针对煤炭巨头挺价失败、煤企纷纷加入价格战的情况,舆论普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过于低迷,因此煤炭行业进入四季度后,供过于求的矛盾依旧突出,下游需求疲软、销售情况不佳。行业分析师认为,在此轮大型煤企进行了激烈的价格战之后,预计其它中小煤企也将跟进降价,国内煤炭市场将继续陷入“中小矿价格比大矿低--大矿降价抢市场--中小矿又再将价格降到大矿的价格之下”的恶性循环。

【分析研判】从此轮“价格战”的舆论反馈来看,煤企价格战与政府救市等短期手段的局限性逐步显现,想要“走捷径”或者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做法愈发受到舆论质疑,而可能更为痛苦艰难的“煤企自救”转型之路或将获得更大程度的舆论认同。

具体来说,煤炭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水平,提高产能利用率等将成为下一阶段媒体关注焦点。煤炭企业应注意在内部、外部加速升级,继续延伸产业链布局、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同时,积极借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热点宣传造势,为开辟新兴产业做好舆论铺垫。

能源价格改革一触即发 电力产业链利益重构将逐步显现

【舆情概述】10月15日,媒体报道称,从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消息称,基于“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意义重大”,国家发改委在两周内批复了贵州、云南和内蒙等三个地区关于电价改革试点的请示。这进一步彰显了对电力体制进行再次改革的决心。同日,媒体报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

【舆论观点】舆论普遍对能源价格改革对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改善资源浪费、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评价。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重点是市场化。从目前我国能源价格改革进展情况看,煤炭价格已经相对市场化,天然气价格进一步调整后将会实现相对市场化。电力价格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市场价格机制,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这次提出2017年基本放开的时间表是很大的进步。有媒体评论称,电力产业链利益重构将逐步体现,市场化过程中曾经因体制因素受抑制的环节将会逐步释放活力,受益领域包括水电、小电网及大中型火电、大型地方发电企业等。

此外,有专家提醒,一定要处理好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的关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认为,《若干意见》中只提到了价格改革,问题是如果企业改革不到位,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或者垄断地位依然保持,那么价格放开的结果可能是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进行涨价或者进行其它形式的价格垄断行为。

【分析研判】在能源价格改革方面,电价改革获得舆论高度关注。近期发改委两周内批三地电价改革试点、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等新进展不断出现,电价改革相关舆论预期呈上升态势。而随着电改六大核心配套文件即将出台,售电侧体制改革、电价改革、交易体制改革、发用电计划改革等各方面综合改革试点也将成为舆论关注的窗口。电力企业将如何引入市场竞争、实现产业链利益重构等将被媒体持续关注。大型国有电力企业也应借助改革创新热点,及时释放顺应改革大势的信号,表现企业坚守社会责任、勇于革新、高效的新形象。

天津北辰区仓库起火爆炸 距天津港爆炸仅2个月

【舆情概述】10月13日,媒体报道称,10月12日21时,位于天津北辰区西堤头镇西堤头村的天津永晟化工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爆燃事故,经过全力扑救,10月13日凌晨2时33分火全部扑灭,无人员伤亡。爆燃事故化工企业仓库情况初步查明,仓库为企业非法租用。1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称,天津北辰仓库爆炸对周边空气质量无影响。 

【舆论观点】

针对此次事故,媒体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事故发生地点及事故原因。有媒体梳理发现,作为天津两大化工基地之一,北辰区此前就被曝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多数媒体聚焦天津两个月后再次爆炸的“巧合”,并对此次曝光的“黑仓库”现象进行了关注。专家指出,“黑仓库”是供需矛盾之下的产物,尤其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之后,对正规危化品仓库进行整顿、关停、搬迁,一些原来存放在正规危化品仓库的危化品,也流向了“黑仓库”。在危化品仓储管理方面,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孙杰认为,只有建立更多的正规危化品仓库,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黑仓库”的存在。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建议,监管不应只是查仓库,而应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化监管体制。

【分析研判】

“天津北辰区仓库起火爆炸”相关媒体报道量走势图

从传播情况来看,媒体报道量在13日达到峰值,随后舆情热度逐渐下降,17日以后基本消散。13日,《新京报》发布的报道《天津北辰区1仓库发生爆炸 库内存有氨水和酒精》被多家媒体转载,媒体关注度较高。

关于二次爆炸事故的舆情热度虽然逐渐散去,但是其给天津以及各地危化品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一方面,危化品行业及企业进一步增加了安全生产相关舆情发生的风险。此前危化品大规模整治引发舆论高压态势,此次发生同类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对危化品整治以及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信任度。因此,一旦爆发安全领域其他负面舆情,则可能产生关联效应和叠加影响。另一方面,由爆炸引发的环保次生舆情也值得企业关注。建议相关企业首先应加强前期自查工作和舆情引导,避免安全与环保舆情的结合,同时做好长期应战的准备,逐渐修复危机中形成的舆论形象。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