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光伏“531新政”后的一个行业缩影。“531新政”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一份关于控制光伏发电新建规模和加快补贴退坡的通知,因从2018年5月31日起实施而得名,也因其推出的突然性,而对光伏产业产生巨大震动。
过去五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增长。新增装机容量已连续五年全球第一。市场博兴之际,光伏企业产能加速扩张,已面临较大产能过剩风险。在固定电价刺激下,装机量始终以超出规划的速度增长,并提前透支了行业所需的国家补贴。
“531新政”后,光伏行业到了抉择的关口。“‘十二五’已经出现了补贴拖欠、弃风弃光、融资困难的问题,到‘十三五’就该总结经验教训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未来新增光伏发电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成本考验。
突来“新政”
5月31日,光伏行业迎来急刹车。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自发文之日(5月31日)开始实行,没有留出任何缓冲期。
根据新政,2018年将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指标,并禁止各地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光伏电站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今年安排建设规模为10GW。
按照中国目前的管理体系,国家能源局负责制定年度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能源局)负责安排项目。享受国家补贴资金的新增光伏发电项目的备案总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规模指标,超出规模指标的项目不享受补贴。
除了限制2018年新增补贴规模,三部委还进一步降低了光伏电价补贴标准。
2013年出台的光伏分区上网电价政策和分布式发电补贴政策,曾极大地提高企业投资光伏电站的积极性。按照该政策,全国根据不同的太阳能资源禀赋被分为Ⅰ、Ⅱ、Ⅲ类资源区,上网电价分别为0.9元/千瓦时、0.95元/千瓦时、1元/千瓦时,上网电价高出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进行补贴。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则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以0.42 元/千瓦时的标准进行补贴。
“通知”发出后,三类资源区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降至0.5、0.6和0.7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项目补贴则跌降至0.32元/千瓦时。
这也是中国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对光伏补贴标准的连续第二次下调。2017年12月,分布式度电补贴刚刚从0.42元/千瓦时降至0.37元/千瓦时。

“我们对补贴退坡早有心理准备,但新政来得太突然,并且是一刀切,没有给大家留缓冲的时间。”广东省太阳能协会人士告诉南方能源观察记者。
控规模、降补贴意味着光伏的发展思路已经发生改变,光伏行业迫切需要摆脱补贴依赖,从单纯扩大规模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补贴最终要退出,这也是补贴的基本原则,中国的手脚慢了,早点退出更好,否则对新增的光伏项目影响比较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
在产业链下游,分布式光伏项目受新政影响最大。因为目前中国新增的光伏装机主要为分布式项目,布局正由西部地区向中东部地区转移。仅2017年一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就新增19.44GW,相当于过去三年分布式新增装机的总和。今年一季度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7.685GW,同比增长217%,占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79.6%。过快增长的装机,几乎已经提前用完了全年的指标规模。
“断奶”余波
新政冲击之下,有部分投资者和业主正处于观望状态。
“新政出台以后,有客户立即取消订单,有的客户提出要降价”,广东永光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韵琳博士对eo记者表示。该公司主要为光伏电站提供项目咨询、设计和检测评估及项目验收等服务。
光伏电站市场需求出现明显下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预测,2018年新增光伏装机预计在30—35GW左右,降幅超过43%。
由于下游需求锐减,去年开始扩张的中上游企业面临产能过剩风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到2018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3.3万吨/年,同比增长57%,并且大部分新增量都集中在三季度以后。而2017年国内多晶硅全年产量为24.2万吨。
赛迪智库的预测报告指出,光伏新增市场规模增速将会放缓甚至下滑,上下游各产业链环节产品价格都将进一步下探,企业将会承受较大的价格压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2018第三届世纪光伏大会上表示,目前扩产的势头还是很猛烈,2011年盲目扩产引发的产能过剩潮警示业内,大家还是要理性一些。
中国光伏发电装机提前了两年三个月就已经完成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目标—105GW。截至到2018年4月底,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已经超过140GW。
但国家层面与地方政府之间对于光伏发电的规划并不协调,尤其是在光伏电站审批权下放后,更增加了能源主管部门管控光伏发电规模的难度,而规模失控正是造成光伏补贴缺口逐年拉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