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2018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来自中国、德国、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能源——为美好生活”和“创新驱动能源转型”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分享实践经验,共谋发展良策,吸引中外方代表约500人参与。
许多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了中国在推进清洁低碳能源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做法。比如说,到2020年,北方地区清洁供暖要完成燃煤替代;在具备条件的建筑、产业园区和区域充分利用分布式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支持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强化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力争到2020年左右,在全国一定规模地区实现风光电平价上网。“中国不仅为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也愿与世界各国携手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合作。”连维良说。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分享了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效果的案例。他说,在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到整体能源消耗的40%,这个数字在2030年将达到60%,甚至是65%。丹麦海上风电发展非常快,目标是在所有的能源消耗中,2030年实现55%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32%的占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说摩洛哥在撒哈拉沙漠中启动的光伏电厂,可以为100万人提供有效的光伏能源。“这些国家新增的能源之中,有至少一半是不会以消耗自己国家的化石燃料和带来污染、排放为代价就能够实现的。”阿德南·阿明说。
德国经济能源部能源政策司司长海丹(Thorsten Herdan)表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德国采用了很多非常实际的做法,能够让人们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中来。
让各国人民感受到能源合作带来的便利
连维良表示,我们应该在提高全球能源可及性上继续努力,认真做好一批“小而美”的民生能源项目,更加注重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建设,让各国人民更真切感受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一批小能源微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等清洁低碳高效的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作为苏州新能源企业代表,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在光伏能源工程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公司董事长瞿晓铧介绍,最近他们公司刚刚在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和地区推出“无线光伏”项目,为当地小城镇、社区组织、社区银行提供电力。该项目单体规模在10个千瓦左右,是小型不并网的光伏系统,采用手机支付的办法,小到一家一户也能实施。他建议,加速光伏平价上网,实现投资者、电网和用户的三赢。
海丹分享了德国能源变革的实践经验与未来构想。他说,进行能源变革,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理念,在居民中推广低碳、零碳的生活理念,集聚更多资源为穷人服务,让太阳能和风能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广使用。
未来能源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去年6月,我们在青海省实现了连续7天,100%靠清洁能源供电,全省最大负荷736万千瓦,总用电量11.8亿千瓦时。今年6月又进一步提升到9天,为探索新能源转型的中国道路不断积累经验。”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分享了经验。
舒印彪说,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在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提高能效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在能源转型中的共同选择。他说,推进电网革命是促进能源转型的关键途径,未来的电网在功能上将向着能源互联网演进。在他看来,能源互联网是有机融合的能源系统、信息系统、社会系统,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以能源互联互通为方向,智能灵活多能互补、开放融合的现代智慧能源系统,能够有效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满足各种能源设施便捷接入,支持能源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协鑫集团副董事长朱钰峰表示,持续不间断技术创新将推动可再生能源逐步实现传统能源相同竞争的经济竞争力,其基本路径为技术驱动成本大幅下降,材料价格持续下降,系统成本及度电成本下降,促进平价上网临界点。他说,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渗透影响下,传统电源、电网用户单向模式及以各市场主体、以我为主的发展理念,正发生着质的变化。未来能源企业将由发电权的竞争,转变为用户竞争。能源也是一种商品,谁拥有用户谁就拥有了话语权。同时,未来能源将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形成不同的定制化套餐。
高端对话环节,企业代表们一致认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已经成熟,亟须打通体制机制,集结全社会力量推动能源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