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似乎妇孺皆知。但网络安全到底有多重要?它对公众的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具体而深刻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回答清楚。但若你去参观了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公众体验展,相信你会很快找到答案。
骚扰诈骗防不胜防黑客改号触目惊心
“你拨打一下这个电话。”记者刚刚来到360安全“黑客改号”展区,工作人员便要求记者。带着疑问,记者拨通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在他示意下挂掉。
接着,工作人员让记者来到展区后台。电子屏幕前,记者赫然看到刚才拨打的那个号码自动变成了“110”!
与此同时,记者手中的手机响了起来,是“110”的来电。眼前所见让记者目瞪口呆,这样的电话让人怎么去辨别真假?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只是黑客的一种诈骗方式,他们不只会冒充公检法机关,还经常冒充银行、财政或税收部门。
中国移动展厅的负责人列出了几条防范招术:大众对接到的响一声电话,不要回拨;电信、银行、公安系统的电话都是独立的,不可能直接为用户转到公安局;没有任何单位设置所谓“安全账号”,都是骗子的伎俩;税务、财政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进行退税操作;身份证、银行账号、密码等隐私信息绝不在电话中向任何人提供;以“00”开头的电话通常是国际来话,也是当前骗子常用的方式。
聚焦网银安全事件多是用户不小心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人们使用网上支付、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全隐患:个人信息泄露、账户钱财受损……
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安全部总经理敦宏程在“网络安全知识大讲堂”中说,网络金融安全面临包括信息泄露、恶意软件、钓鱼网站、黑色产业链等四类安全威胁,其中很多网银安全事件都是缘于个人不小心泄露,作为消费者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另一大难点是,黑色产业链是黑客群体建立的上下游关系和盈利模式,单个企业应对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和其他银行、合作伙伴共同应对,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帮助,并通过加强立法、执法来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敦宏程在现场教大家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如果遇到利用银行名义诈骗,要求消费者输入密码、卡号,应留意是否由银行官方途径发来的,并注意与银行验证;对于利诱类诈骗,应谨记不贪小便宜,保持理智;对于威胁类诈骗,要保持冷静,并通过其他途径核实信息真实性;对于高科技类诈骗,消费者应注意不要轻易登录陌生网站,并及时更新电脑或手机杀毒软件,防止木马病毒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