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日前在京发布《2015年中国网站安全报告》,报告发布了2015年国内外十大网站安全事件,其中,我国社保成为个人信息泄露重灾区名列其中。(12月26日中国网 )
这十大网络信息泄露事件,可谓触目惊心。“十大事件”中,有的涉及事关公民切身利益的医保公司,有的涉及经济领域一些行业,有的涉及政府部门,有的涉及教育部门,有的涉及银行等商业部门,涵盖了大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治理领域,小到公民个人隐私等方面的信息泄露问题,使人不禁感到网络信息泄露问题的严重性,更让人感到,信息泄露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很可能就发生我们身边,如果稍不留意,自己的隐私或其它秘密就有可能泄露无遗。由此可见,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披露的这十大信息泄露事件,再度敲响了网络安全警钟。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责任;“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是互联网发展建设的重大原则。不久前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互联网的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互联网安全说到底,就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有保障,不仅符合国家的利益,而且符合广大网民的切身利益。网络信息安全了,基于互联网开展的有关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才有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让相关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泄露的背后是某些个人、组织、甚至是个别国家违法违规的勾当,暴露出的则是当前国际互联网道德和法律体系的缺失和缺位。正是基于此,习近平主席在“乌镇峰会”上提出了旨在构建互联网国际新秩序,加强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给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肯定的是,“五点主张”对于消除和避免网络信息泄露事件,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构建国际互联网新秩序,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建设性意义。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却不是互联网强国,这是事实也是现实。从互联网大国迈向互联网强国,除了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外,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互联网秩序、互联网制度体系等软件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相关方面必须彻底消除互联网领域的各种安全隐患,法治、道德等多种手段齐发力,推进互联网信息安全新常态。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互联网领域的立法、司法、执法等,用法治手段柱撑网络信息安全“晴空”;应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新秩序,使文明上网、自觉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成为网民“标配”;各界也应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注意识别各类网络陷阱,防止在网上上当受骗,致使重要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