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信息安全需多层面合力出击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彭婷婷

2016-09-01 17:24:12

摘自:中国商报

如若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应时刻保持警惕,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金融、保险企业应重视客户信息安全,尽快弥补自己系统的技术漏洞,降低信息泄露的概率。

电信诈骗悲剧频发,让公众不得不去追问,个人信息的泄露竟到了如此之地步?施骗者怎样得到了精准的信息?个人的信息及财产安全又该如何保证?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泄露隐患涉及的信息之巨,令人咋舌。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某网络安全平台收录的网站漏洞中,共有1410个漏洞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平均每个网民7至8条。其中,设备故障、系统缺陷、病毒破坏、黑客攻击、人为疏忽、内部倒卖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信息的严重泄露。因此,个人信息的严重泄露也成为网络、电信诈骗横行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信息“裸奔”的时代,如何才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刑法第253条规定: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但这也只是针对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的行为。而个人信息与隐私如何界定等,并没有相关法律作明确规定。

其次,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力度。日前,徐玉玉遭电信诈骗后猝死一案成功告破,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这也意味着对于电信诈骗案件并非不能破,只是没有下足“功夫”。

同时,监管也应给力。一方面我国应加大信息安全化建设投入,从制度层面“设防”;另一方面应力促信息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培育。尤其是公众个人应有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要在网站上随便录入自己的信息。如若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应时刻保持警惕,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另外,金融、保险企业应重视客户信息安全,尽快弥补自己系统的技术漏洞,降低信息泄露的概率。

总之,维护个人信息安全,需要从个人、机构、社会到国家层面共同努力,方可奏效。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