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在于执法质量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王琳

2016-12-16 17:11:47

摘自:法制日报——法制网

近日,有媒体记者暗访网络黑灰产业链服务商,在花费了区区700元之后,就顺利买到了同事的11项个人信息记录,囊括了开房、航班、网吧、银行信息等隐私

近日,有媒体记者暗访网络黑灰产业链服务商,在花费了区区700元之后,就顺利买到了同事的11项个人信息记录,囊括了开房、航班、网吧、银行信息等隐私。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内个人信息安全第几次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了。但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后自杀案及清华大学一教授被骗千万元,多数人应该都还有些印象。我们痛恨骗子的无良,也为被骗者惋惜,并对自己拥有抵抗这类低级骗局的能力而感到庆幸。但在个人信息被侵犯如此普遍的现实面前,其实没有多少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都是受害者,只是受害的程度不一。

个人信息安全不是一个新问题。规制个人信息买卖的法律规范并不缺位。近日公安部的回应特别强调,根据2015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也是犯罪,也就是说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也是犯罪。或许是笔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在我的阅读视野里,因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而被法办的个案还没看到过,至少没在公共舆论平台上被广泛讨论过。

因此说,个人信息安全在当下其实首先就是一个执法问题。新的法律规范不断推出,但法律并不会自动执行。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不在于法律的数量,而更在于执法部门的执法质量。前不久网络爆出有超过10G的“裸贷”者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依刑法这其中已涉嫌多重犯罪,执法部门是否已介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会更有助于民众减少恐慌、猜忌和怀疑。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