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的根本

责任编辑:王文龙

2013-07-22 11:20:32

摘自:金融时报

去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指出,为促进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鼓励银行采购国产信息设备。

近年来,现代金融业与信息科技技术及其应用的关联度日益提高,作为跑在IT系统上的行业——银行业更是如此,银行的信用卡交易和电子银行等关键业务无一离得开信息技术。因此,银行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信息技术方面。由于信息技术诸多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的银行业一直以来依赖国外设备,为此银行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信息化成本。同时,由于银行业的关键设备缺乏自主可控能力,使得银行业还存在着信息泄漏等风险,这是严重威胁我国信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

正因如此,国内银行业提高国内品牌,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呼声日渐高涨。国产品牌理所当然的不应再成为被遗忘角落,而应该走上前台成为主角。

于2012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举办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2012年会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明确提出:银行业要围绕“自主可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三大战略切实加强信息科技建设。这也是“自主可控”第一次被明确的提出来。银监会刚刚成立的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提出的“自主可控”加强信息科技建设的口号,目的就是希望推动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去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指出,为促进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鼓励银行采购国产信息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如果不是自主可控,就不可能安全。”同时,他还呼吁,我国应尽早建议和实施对重要信息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审查机制,尽可能加速国产装备的应用进程。

华为有关负责人表示,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更显重要。金融ICT设备的国产化是中国金融业信息化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银监会去年底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会议指明了方向,就是为促进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鼓励银行采购国产信息设备。信息技术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已直接影响银行的稳健经营,甚至关乎银行声誉、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何保护涉及到国家机密的信息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国产化替代外来设备。通过在核心设备和关键领域加大国产设备的集采,来防范泄密事件。

有业内人士曾对记者直白地说,不让国产品牌进入银行业,那国产品牌就永远不行,银行业得给国产品牌机会。

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成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技术的进步以及本土优势,使得国产品牌已经具有了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低的实力与能力。

近年来,国产品牌的不断发展,在CPU、高性能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并行处理技术、信息安全和通讯网络技术等重大领域取得的突破,也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以华为、浪潮等民族品牌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的兴起,以及在部分产品上对国外品牌的超越,也为金融行业在选择供应商上提供了更多选择。例如华为在去年发布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在农业银行、百度等行业客户得到规模商用。今年年初,浪潮发布的天梭K1系统的已在建行新疆分行应用,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不仅在技术上,国产品牌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服务流程响应快,人员到位及时,不像国外品牌整个维修周期会很长,而且费用会很高。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安全问题关乎国家发展,而国产化也具有拉动内需的重要意义。面向未来,我们应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力推软硬件国产化工作,努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从而实现金融业务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关键技术国产化,逐步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形成公开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和金融信息化应用环境。

链接已复制,快去分享吧

企业网版权所有©2010-2025 京ICP备09108050号-6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