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公司原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原大中华区产品战略部总监刘松、原北亚区招聘总监杨姝已奔赴阿里云事业部,负责搭建金融后台。
这一场由官方挑起来的“去IOE”战火,显然被阿里加了一把柴。IOE,即指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Oracle(甲骨文)和EMC(易安信),三者分别是服务器、数据库和高端存储设备三大领域的领导厂商。
国产厂商 向IOE高端市场渗透
在企业IT消费市场的产业链中,除芯片技术仍然由英特尔为代表的美国厂商把持外,应用软件、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等各关键环节,都已有相应的国产玩家参与,覆盖银行、电信、零售、电力以及医疗领域等各领域。
若只看数字,会认为国产服务器形势一片大好。
据全球知名IT研究公司Gartner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浪潮服务器出货量为80929台,同比增长了288.7%,市场份额19%,位居中国第一、全球市场第五,成为中国有服务器统计数据以来,首个在出货量上跻身全球前五的企业。
而国际厂商的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下降,IBM、HP和DELL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同期的49%降至38%,其中IBM X服务器的降幅高达25%。
但是,报告内关于国产服务器市场份额飙升的原因分析耐人寻味:“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目前正在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并通过本地厂商,而不是国外的大公司进行服务器采购。这样的趋势,部分是由于中美之间的信息安全争端,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产服务器更便宜使然。”
言下之意,本土厂商份额提高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互联网厂商成为影响中国服务器市场的主要力量,而并不是因为金融类客户的拓宽。
的确,浪潮在本季度获得了对百度、阿里、奇虎等互联网厂商的大规模订单,有TMT(Technology科技,Media传媒,Telecom通讯)分析师表示,这是因为互联网企业的服务器集群的性能要求,远没有金融机构高,用国产小型机集群就可替代,这是国产服务器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其金融类客户的增长规模却始终偏小。
不管如何,通过互联网企业客户的拓宽,国内厂商在产业链的地位,也的确得到了提升。在系统软件领域,过去由国外厂商主导,现在浪潮有自主的Unix系统;在数据库领域,有阿里集团自主的Oceanbase;中间件领域过去由IBM把持,目前国产厂商如金蝶也有能力提供中间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