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小型机市场又挤进来一个国产品牌!
而且,明年这个市场的国产品牌不只一个两个,而会是三个!
浪潮K1,华胜天成和IBM共同组建的新云东方,以及明年紫光和惠普将共同组建的新华三。本来一直缺失国产品牌的高端服务器市场,一下子出现了国产品牌扎堆的情形,为什么?
国产!国产!
随着中国客户对国产品牌需求的激增,这些新的国产品牌出现了。新云东方以挑战者的姿态高调进场,打出了国产化替代牌。鉴于它与IBM微妙的关系,难道新云东方“狠”到连IBM小型机都要替换?听听风口浪尖上的新云东方董事总经理郝庄严怎么说。
一,大格局,既是战略也是商业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应该先还原一个“被式微”的小型机市场。
作为高端服务器,小型机尽管在与x86通用服务器的比拼中市场份额逐渐降低,但以RAS性能优势依然盘踞关键业务领域,全球市场收入仍然高达近90亿美元,占到整体服务器市场收入的近20%。不论从高端战略还是商业收益来看,这里都是国产服务器品牌崛起必须染指的市场。
国际市场上小型机的竞争者基本是:IBM、惠普、甲骨文、富士通。
目前,中国市场上小型机的竞争者则是:IBM、惠普、浪潮、甲骨文、富士通、新云东方。
由于小型机的换代升级主要取决于CPU处理器的升级,因此如果从CPU角度来区分,则是三大阵营:IBM、新云东方采用IBM的POWER架构;惠普、浪潮采用英特尔的安腾架构;甲骨文、富士通则采用甲骨文的SPARC架构。
由于技术路线等原因,目前只有POWER架构依旧按照既定产品路线图不断升级,因此IBM在全球小型机市场占有率高达60%,在中国更是高达70%。不过在中国,国产化大旗已经拉开:浪潮K1小型机红了,新云东方也迫不及待地要往这个拥挤的市场里跳。
中国俨然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小型机市场,没有之一。
二,来者不善,国产化替代指向谁?
新云东方,其小型机今年4月才刚刚下线,就在7月底亮出国产化替代牌,发布咄咄逼人的“新势力”计划,俨然一副狠角色。即鼓励小型机系统迁移至新云东方的POWER平台,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国产化替代。
笔者自然联想起今年6月浪潮针对惠普更换新华三品牌所推出的“惠迁计划”,顿感这个市场火药味十足。那么,新云东方的小型机指向谁呢?
郝庄严虽然没有挑明,但其实同样剑指惠普。为什么?
作为高端服务器,小型机的替代不仅是机器的更换,最主要的是软件的系统生态以及客户应用的迁移。按理说,就目前新云东方与IBM在POWER小型机、Informix数据库、WebSphere应用服务器、MQ中间件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授权合作来看,新云东方的小型机替代IBM的小型机岂不是再合适不过?
郝庄严这样回答笔者:“站在自主品牌角度来讲,应该说IBM小型机确实也在我们的替换之列。”但他话锋一转,“但我们是合作模式,且新云东方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POWER架构小型机一统天下。”
这话颇有些绕弯儿,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当遇到客户需要国产化替代的项目,IBM小型机自然过渡到新云东方更好,毕竟IBM拥有新云东方近20%的股权,从大势上看也保住了POWER架构小型机的市场份额。
那么“新势力”计划是针对另两个国际品牌——甲骨文、富士通吗?由于SPARC架构已经很久没有无更新,二者在小型机上的发展策略并不明朗,市场份额在中国已经屈居浪潮之后,显然,它们不是“新势力”计划的主要对象,到时可以捎带着一起收了。
难道是浪潮?浪潮K1已经是国产小型机,“新势力”计划主要针对国产化替代,当然双方在具体项目上肯定会有竞争。
所以只能是惠普。
惠普占据中国第二大小型机市场份额,且由于近期与紫光的资本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的新华三还在酝酿之中。品牌更迭之际,针对渠道和用户的迁移计划最为行之有效,而卡位新华三小型机品牌也成了水到渠成。
如此看来,国产两大小型机品牌都同时看上了惠普的地盘。
三,新云东方小型机中国诞生?
国产化替代牌都亮出来了,那么回到核心问题,新云东方小型机到底国产化程度如何?
显然,郝庄严否认市场上所谓的贴牌做法。在他给出的本地制造、本地激活、本地测试、本地认证、本地品牌五大“本地”国产化特征当中,在笔者看来,本地激活是个杀手锏。
本地激活,即新云东方所用的 POWER处理器的所有逻辑功能只有在中国,通过新云东方的测试之后才会被激活。说白了就是,POWER处理器运到中国的时候只是一片沉睡的硅模块。
郝庄严表示,目前其他服务器的处理器运送到中国的时候都已经被激活逻辑功能。因此,POWER处理器的生命是在新云东方位于北京石景山的制造工厂中被赋予的,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出生”。
据悉,新云东方的小型机使用可定制的AIX操作系统,基于IBM Informix数据库,消息中间件MQ和应用中间件WAS的TOP项目,通过源代码授权、消耗吸收、重构再开发的数据库Toprow DB、消息中间件Toprow MQ、应用中间件Toprow AS也已经上市,这就组成了一个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平台级迁移与移植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有权可知、安全可控的基础生态体系”。
不过,这样的小型机刚一问世就如此“狠狠地”针对国产化替代,新云东方的实力够格吗,替代环境成熟吗?
一方面是软件环境,即除了IBM贡献源代码的系统软件,新云东方的小型机是否还支持其他非IBM的软件系统?这点,笔者可能多虑了。脱胎于IBM Power小型机,它成熟的软件生态环境让新云东方搭了顺风车。比如,新云东方小型机天生就支持关键业务中客户常用的甲骨文数据库,无需重新授权。
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新云东方再次搭了顺风车。据郝庄严透露,IBM原有的渠道生态都是新云东方的渠道生态,新云东方IBM渠道俱乐部成员已经发展到62家。而新云东方的另一大投资方华胜天成,长期以来就是IBM的重要渠道伙伴。作为我国市场上最重要的系统系统集成商和独立软件开发商,它在IBM小型机的技术、应用和人员有着多年的积累,对于新云东方而言也远非从头做起。
新云东方,一个与IBM血脉相通的企业,一个连IBM都可以替代的企业,一个未来期望用POWER处理器去统一小型机市场的企业,一个专注POWER和OpenPOWER的企业……这个狠角色的出现,让中国的小型机市场又平添了几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