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D1Net(全球IP通信联盟旗下媒体)7月25日讯(上海)在计算机产业本有一位全方位的领航者:IBM。然而,迫于反垄断的压力,IBM不得不开放市场。
于是,包括微软,甲骨文,EMC以及思科在内的“专家们”纷纷涌入市场,并且统治着自己的领地。随后,EMC数次拒绝戴尔的合作邀请,微软整合Zune,Xbox开发硬件,思科也开始构建服务器,甲骨文收购了Sun,一瞬间,行业专家们又走入了“时尚圈”。
同时,惠普在软件上投入巨资,为得到WebOS操作系统的所有权,收购了Palm公司。惠普还抢购3Com公司,以充实其投资组合和调整新模式。
随后,戴尔和英特尔同时决定借助网络来开辟新前景。这再一次提醒思科:一心构建服务器可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英特尔收购Fulcrum
高端交换机拥有巨大的利润,一如昔日的高端服务器(在x86也没有入侵市场前,大部分属于私有)。思科掌控着整个市场,也正是在这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才造就了思科的今天。
然而,英特尔重申,和高端服务器一样,在高端交换机领域,他也完全有能力降低价格,使高档交换机也能飞入中小企业。高性能、低利润等一系列决策,使英特尔一步步把Sun Microsystems挤出竞争市场。
收购Fulcrum,这是英特尔为实现这一蓝图迈出的第一大步。但是,在中低端市场,高利润将不复存在,而英特尔此举似乎是为了打入中低端领域而拼劲全力。当然,惠普和戴尔可能成为这一举措的大受益者。
戴尔收购Force10
当思科与惠普,戴尔展开激烈的竞争,势必对方会作出回应来扞卫自身利益。您可能还记得,惠普先用3Com向思科开火。紧接着惠普开始分割思科的利润和市场份额,思科裁员6500人或许就是最好的佐证。从宏观角度分析,在这场服务器“争夺战”中,即便思科试图弥补惠普大规模入侵带来的损失,但这一切只会让情况更遭。
本周戴尔收购Force10,开始侵占曾与思科公共合作的领域,这下,思科的处境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Force10强大却有限的产品线因为其公司辐射范围的窄小而受到影响。然而,一旦与戴尔的交易得到落实,戴尔在一天之内就可以解决Force10的缺陷。
结果呢?戴尔将会成为交换机市场的又一主力。可以预想,当惠普占据“企业”市场,戴尔又拿下中端市场,思科的处境就危险了。
总之,在交换机市场,思科将惠普和戴尔视为主要竞争者,而非最初的支持者。结果,对于思科而言,来自于产品质量和营销利润的额外压力急剧增加。
谁才是大赢家?
如今,英特尔与惠普、戴尔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惠普和戴尔都坚信:利用Fulcrum的技术,英特尔将为交换机市场带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显然,未来思科的处境将举步维艰。
可以肯定的是,市场会像x86服务器出现时一样不稳定。然而,如今市场剩余空间不多,于是服务器更可能将迅速转移到新构架,而同时,交换机往往会带来捆绑。
不同于服务器,第三方应用程序不希望在交换机上运行, 它们只是融入网络管理架构之中。而这,戴尔和惠普都知道应该如何实现。
事实上,与发生在Sun 和x86服务器上为期10年的转变不同,这一次,惠普和戴尔的产品会大量涌入市场,所以1年就能看到结果。
因此,思科应该从Sun事件上汲取经验,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重蹈覆辙。然而,能做到这点的公司少之又少,大部分往往会忽略“以史为鉴”的道理。如果思科一意孤行,悲剧很快上演。(Jane 编译)